读书随笔

终于翻完了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如释重负。

今年臆想了一个阅读计划,阅读100本书。想想以往的阅读速度,要完成这个目标会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快速有效地阅读一本书,成了首当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百度,几经筛选,网购了这本被称为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之作《如何阅读一本书》。

可阅读这本书时,我的心情可谓一波三折:欣喜---累---庆幸。

刚拿到它时,尤其看了郝明义的译序,我的心情同他一样,两种强烈的感觉:先是羞耻,译者说作为一个成日与书为伍的出版人来说,直到四十四岁才读到这本书;而我,作为一个教书为生的老师来说,直到如今才读到这本书,可说是无地自容。二是何其有幸。他是在出版业二十多年才读到这本书,我是教书近三十年,才读到它,而因此明白了读书的要义,又深感庆幸。

我就是带着这种欣喜之情,一路高歌猛进,收获良多,直到读到分析阅读的章节时,才渐感吃力。我不知道是作者的原因还是译者的原因,语言烦琐啰嗦(将尽有三分之一的内容),书中有一些关于分析阅读的几条规则,其实并不难懂,可经他一解释,更像捉迷藏兜圈子。我是硬着头皮读了几页,竟不知所云,放弃的心都有了,真累。

把它晾了一两天,也在网上搜索了其他阅读者的评价,才知,有我这感受的人不在少数。有人说它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名著。之所以如此难读,既有作者自身的因素,作者艾德勒是一位学者,曾担任过《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所以他的语言带有明显的学术范,并且我个人臆断,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他的严谨性就可见一斑了,所以行文就难免面面俱到和琐碎;另外也有客观的原因,因为作者写书的时间距现在几十年了(初版1940年,再版1970年),想想那时,人们的文化水平和传媒的溃乏,就难免不指导得细致和周到了。认识到这一点,我才有了重读下去的勇气,就只挑较大方面看,至于那些琐碎的解释,看不懂就略过,因为这似乎并不影响我对他指导方法的理解(也许我的理解并不是他想要表达的,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思维漏斗现象谁也没办法避免,否则沟通就不会困难。)

现在我终于把它翻完了,除了一些语言表达上的障碍,总的来说,收获颇多。

如何做一个好的读者?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本书是重点指导后两个阅读层次的,但对于想要提高速度方法的读者,像我,也很有帮助。还有针对不同读物的方法指导。本还想梳理一下本书的框架,篇幅太长,略过(网络上有很多)。

我想它会像一盏明灯,照耀着每一个像我一样想阅读而又不得其法的爱书人。

我很庆幸,读完了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