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

字里行间

2017-07-14小振成长居心地

本文发自微信公众号:

成长居心地

请注意:

无需授权欢迎转载。

文字

最近潘石屹对于基因突变的思考:大约在10万年以前认为人类的语言基因发生了突变,进而促进了人类的交流与发展。人类使用语言交流以后,获得食物的来源从过去个人搜猎变成了团队协作。语言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使信息得到了互通。

早期的人类也想到了由于语言的传播的局限性,口口相传不利于信息传播,存在信息丢失或者遗忘的情况,因而文字出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文字的出现更像是一条时光的隧道,搭建了一条从古代到现代的时光隧道,能穿越时空。人类的思想和经验所得能够得以保存的下来与文字这一工具的出现密不可分。文字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把人类的历史,教育,宗教,文化等信息通过文字记录下来,被人所利用。

文字的出现在一定的程度上更好地再现了一个客观世界。佛教的建立是释伽牟尼通过口头讲述故事从而引出一些关键性的道理,后来释迦牟礼涅槃以后各弟子收集与记录故事的内容通过文字把佛理记录了下来,佛教才能够发扬。《论语》记录了孔夫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反映出儒家学派的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也是通过文字的记录也使儒家文化得以传承。文字出现使得各类有价值文化思想民族不至于走向消亡。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有赖文字的贡献。文字作为宗教历史文化的信息载体出现,记录人类各种文化活动使各类信息得以保存。

当信息获取相对便捷以后,人类开始思考把有价值的信息作出整理,为己所用,进而促发人类的深入思考。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利用过去收集到的有价值信息,发明了蒸汽机,这一推动当今时代发展的巨大动力。那么文字的另一个意义也就促进人类的思维的发展。

文字的意义

1.克服了语言口口相传不利于信息的准确传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

2.作为宗教历史文化的信息载体出现,记录人类各种文化活动使各类信息得以保存;

3.促进人类的思维发展。

字里行间_第1张图片

本图片来源于:小振

写作

文字承载着信息,承载着内容,更承载着过去与未来,那么用写作来搭建承载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那么在开始写作将之前你是否会思考过怎么把内容写清楚呢?

过去总想用一两句话把所有的话都说清楚,这样的一种懒惰的表达方式常常带来的是各种教训,更多的情况下用一种贴标签的模式去思考,简化了思考的过程,甚至思考的模式单一,当对事的态度简化达到极致以后就会用一种简单的粗暴的方式来对待一切问题,同样这世界也同样以一种简单而粗暴的方式给予你回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部分人对于商人的描述是,唯利是图,奸商。那些人对待商人的态度是提防,总担心面对商人就担心会上当受骗,往往缺乏对于商业行为上的考虑。中国最早的商人早在奴隶制时期和西周时期就已经产生,在商朝达到繁盛。商人即买卖人,从事商品交易与商业活动的人士,以自身拥有一定资源作为工具来获取利润的人,是建立在一定的责任基础上的。假如只通过简单的词汇来描述商人,未免太多草率,或者是以偏概全。我们在面对各类商人的时候有一部分的商人做不到诚信经营,有些把商品以次充好来获取更高的价值利润。从某种意义来说这类人商人破坏了商人基本的道德底线,笼统地将其归为商人的全部那也太粗暴了。这有点像奸商都是商人,商人都是唯利是图,但偏偏奸商只是商人的其中一种。

过去总看到很多的人在朋友圈用几句话就想把事实的一切都陈述出来,但事实是不是表达的是一种态度哦,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在一段很长的时间,我忽略掉了对朋友圈的存在,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成长的事情上,毕竟注意力 》时间》金钱。从深远的意义上来看为什么时间大于金钱,因为金钱没有可以再赚,时间浪费了将一去不复返,时间的不可能控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的事实,我们最多能够只有和时间做做朋友。我们的注意力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经常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假如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的时间可以说少之又少,以至于我们不能够好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好好地留意各种事情。

有很多的人在吃饭前总喜欢拍照,发到朋友圈,反正我从来没有这种习惯。连在吃饭前好好地静下心来吃顿饭的心情都没有,没遇到饭局总把心思放进了图片发布信息,好像总担心错过了什么一样,但实际你并没有错过什么。吃饭的时候正确的感知自己在吃饭,睡觉的时候正确感知自己正在睡觉,总把注意力集中到别的事情身上,这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这个问题的根本也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了。意思就死你不能正确的感知当下,没有好好地感受当下发生的一切,心肯定焦虑万分,这也证明你注意力不够集中。

字里行间_第2张图片

本图片来源于:cn.dreamstime.com

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几乎99%的人都掉进了那样三个大坑:

1.心急火燎随大流;

2.莫名其妙筹热闹;

3.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很遗憾,这三个大坑我无一例外地全部掉进去了。而且是自己怎么掉进去也不知道,可以说了莫名其妙掉坑都不知道。当我认真审视以后我发现了问题的根本,是我没有认真地了解自己,没有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成长的事情上,因此我简单地将问题归类,也就是以贴标签的形势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因而看到别人在成长,自己却停在原地,心情自然焦虑。因为我根本没有好好地思考过,思考过以后也没有好好地去践行,以至于错过了成长的机会,因而自己怎样掉坑也不知道。这不是人们常说的认知偏差吗?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也许是我发现自身成长缺陷最重要的问题,没有之一。

写作对于我来说那是更能直面问题的一个途径,我发现很多问题,只要是你认真看过思考过以后,认真地将其好好地提出来分析清楚,比别人直接告诉你问题的解决方法要深刻很多,而且我发现通过文字的记录我随时可以观察我思考的路径,便于日后的复盘。

字里行间_第3张图片

本图片来源于:https://www.vcg.com/

“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

积累需要一个过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坚信到最后必定有收获。过去总喜欢追求百分百的安全感,自以为处在一个安全的状态,其实那是相当的危险。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陷入一种祈使句的生活模式,也就是说处于一种命令,请求,劝告,警告或禁止的句式的状态,其句式包含的态度,包含着命令你必须执行。祈使句经常出现的场景包括:军队,监狱,或者在法律条文的语境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句式,表示权利主宰的权威,强调绝对的执行性。在家庭教育中,人们经常使用祈使句,这样的句型使孩子不能正确地感知到事物的根本,到底事情的存在是否还存在其他更深层的什么逻辑呢,你是否会认真思考。例如使用:你给我听清楚,你必须听我说的,滚蛋。当不可否人的是在一些迫切的情况或者维持秩序,使用祈使句可以使失控的场面得到控制,例如:交通秩序的管理,或者法律的条文。

字里行间_第4张图片

本图片来源于:小振

当你对孩子的教育转换成以一种陈述句或者疑问句的时候,对应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有一次在大街上遇见了一件这样的事,有年轻的妈妈抱着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小女孩过马路,小女孩大声问道,妈妈,妈妈为什么红绿灯是红色绿色跟黄色的呢?那时候心里想,问这样的问题,小女孩的妈妈肯定不会回答,然后随便几句就打发小孩子。但是这位妈妈反问起小女孩说:女儿呀,你觉得呢?小女孩想了想说到,我看过很多地方的都是这样的,我们家前面的红绿灯和婆婆家外面的红绿灯也都是这三种颜色的,那么其实红绿灯应该叫红绿黄灯,那么为什么叫红绿灯呢?妈妈温柔地回答道:红绿灯是交警叔叔为了维持交通秩序,红灯是停,绿灯的行,黄灯表示警示。你细心留意一下,大家都遵守红绿灯指挥有秩序通行,道路才会畅通,红绿灯里面的黄灯是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安全准备换灯了。

在母女对话中,我发现了母亲并没有使用表示绝对的权威的祈使句句式,而是先使用了一个疑问句,从而引发了小女孩对于未知世界的思考,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最后陈述了红绿灯的来历,与传递教育的信息,从而实现双向的沟通。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共识性的权力与强制性权力相比明显前者更有利于父母与子女间相互沟通,更能促进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字里行间”透露出没有词汇概念积累,没有清晰的逻辑怎么去更深入的思考呢?


不懂就要问,不清楚就要问。

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持续不断地践行。

字里行间_第5张图片

成长居心地

欢迎我的微信公众号:成长居心地

一起学习,一起践行,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