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罪与罚》

《罪与罚》通常被认为是陀氏的代表作之一,甚至也许是他知名度最高的作品,在这两点之上,《罪与罚》无疑使陀氏迈入了不朽的世界一流文学家的行列,开启了他创作生涯的高光时代,这一年,他四十五岁,一个中年油腻大叔的年龄。

1868《罪与罚》_第1张图片

全篇由六卷加一个尾声构成,由主人公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之罪为始,以主人公最终自首并在西伯利亚获得心灵救赎之罚为终,一部罪案心理小说的外表下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思想小说,或许带着些许稚嫩的思辨气息,却洋溢着震撼人心的文字力量,时刻提醒着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存在方式。

在我看来,小说的核心在于人物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呈现、变化与延伸,小说的内在精神得以更为饱满的展现。四十二万字的《罪与罚》取自一个真实的刑事案件,毫无疑问全部事件和人物都围绕着案件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来展开,故而我并不打算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来评述,而是以主人公与三方面人物间的关系为线索,来试图一探这部深刻之作的魅力。

除却拉斯科尔尼科夫,整部作品共二十二个人物,若将他们可以分为三组,通过探究其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关系,便不难把握这部复杂作品的脉络,也将能回答一些最为核心和重要的问题。

首先是拉斯科尔尼科夫善良的家人和忠诚的朋友,这里不妨先审视一下他所成长的家庭,小说中没有提及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父亲,只是表明了他是在母亲和妹妹的共同呵护下成长起来了的,母亲给予了他无限的爱,妹妹则处处为他牺牲自己,她们都无力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思想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拉斯科尔尼科夫则是她们的一切,他能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就是她们生活的全部希望,只是这个希望愈加渺茫,缺少资金的拉斯科尔尼科夫不得不停止了学业,来自家庭关怀的压力,以及极度的自尊心,是他思想滑向深渊和走向极端的根源;的确,生性善良的母亲普利赫里娅每月只能领取一百二十卢布的抚恤金,高尚纯洁的妹妹杜尼娅居然只得通过嫁给一个势力小人来变相地帮助自己摆脱困境,自己无疑有着成为过人的学识和思想,却只得通过典当过着拮据的生活,相反,靠着收取高利贷的自私而恶毒的阿廖娜是社会的寄生虫,对社会没有丝毫的贡献,却拥有着大笔的财富,社会的不公与反差就这样刺痛着他,迫使他需要找到一个解释,更需要一个解决方案;同时,家人的奉献精神和爱,以及好友拉祖米欣的忠诚和信任,则成为他谋杀老太婆后拷问其良知的反光镜,也是他陷入自我思想矛盾的原因,以至于他必须选择逃避,所以尽管后来他们一家暂时摆脱了经济危机,美好的生活似乎触手可及时,他却无法选择跟他们一起,因为他无法带着血迹与家庭朋友过着阳光下的生活,罪恶的种子早已经根植于他阴霾的心中,来自家庭的爱和信任又将这种矛盾的痛苦极度放大;

如果说原生家庭的境况构成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内心的基调,那么九品文官马尔梅拉多夫一家的底层悲剧生活则成为他犯下罪案的强有力的推手;马尔梅拉多夫无疑属于弱者,他怯懦、自卑而缺乏自制力,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因为编制收缩,失掉官职的他让一家人陷入了一贫如洗的境地当中,而独生女索妮娅无奈去卖身,则彻底摧毁了他的心理防线,才让酗酒成为缓解痛苦和逃避现实的选择,最终惨死街头,然而悲剧还远未结束,他的第二任妻子带着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成为了彻底无依无靠的流浪者,也在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打击下陷入疯狂,在这个底层家庭分离崩析的悲剧中,拉斯科尔尼科夫扮演的远不止是一个目击者,一个亲历者,更是一个参与者,直至最终在索妮娅那里得到救赎的希望;在同理心的驱使下,他将自己仅有的钱财都给了马尔梅拉多夫的遗孀,更在生活上给予索妮娅关怀和支撑,他所亲历的这社会的一幕悲剧无疑加深了他对“超人”思想的认同,像马尔梅拉多夫那样的弱者最终只能面临生活的抛弃,只有推翻这不公才是出路,才是社会能够发展的途径,这就是去除掉社会的寄生虫,而将资源给予那些具备良好能力和品格的,对社会真正有用处的人;关于索妮娅一家悲剧生活的描述,足见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底层生活的了解和发自心底的关切,更为重要的,在索妮娅这个人物身上,则寄托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苦难和救赎的思想原型,在沾上鲜血的拉斯科尔尼科夫看来,索妮娅同他一样,也是有罪的,她的罪不仅仅在于为了家人的生活而卖身,更在于明明有着纯洁的心灵,却还在生活的肮脏中苟且,这与他杀了人,却活在矛盾和痛苦中有着内在的相似性,而拉斯科尔尼科夫之所以没有选择自杀以了结自己,则是他终于在索妮娅身上看到了那股对苦难的惊人的忍耐力,这种几乎宗教般朴素的精神力量支撑着索妮娅,也感染着拉斯科尔尼科夫,他隐隐看到了那扇救赎的大门。

最后一组人物,则是拉斯科尔尼科夫所面对的现实图景,这幅现实图景又由三个方面构成,首先是罪之起源——放高利贷的阿廖娜,这是社会的寄生虫,是社会不公的起源,是金钱扭曲下的人性,是进步的绊脚石,然而按照这样的思想完成的谋杀却丝毫未能带来任何改善,反而造成了无辜的杀戮和内心的责问,尽管拉斯科尔尼科夫在自首时仍坚定的认为杀死这样一个蛀虫根本谈不上罪孽,然而谋杀这件行为本身与他本性中的善之间的矛盾,却早已在他脑海中有这个念头时就为他定了罪;有了罪之起源,便是罪之惩罚,这在现实层面则主要表现在刑侦科长波尔菲里与拉斯科尔尼科夫“猫捉老鼠”般的对抗中,波尔菲里代表的是社会的法和正义,无论阿廖娜是否是社会的寄生虫,然而人的生命不容剥夺则是一条铁律,这条暗含的思想与小说中不断显露的被拉斯科尔尼科夫曲解的“超人”思想形成了尖锐的对比,一暗一明的思想争端在两个人的不断试探、怀疑和质问中逐渐明晰,罪之罚也如期而至;如果说现实层面中还有另一个维度的存在,那便是斯维德里盖洛夫——这个极其复杂和耐人寻味的角色,甚至不少人将其看做小说的另一个核心人物,这是一个如卡拉马佐夫般贪婪好色的财主,又有着如福马般巧舌如簧的狡黠,依靠着富婆玛尔法.彼得罗夫娜一直过着富足而放荡的生活,并对纯洁的杜尼娅起了歹心,在妻子死后,只身一人又潜伏在了杜尼娅身边伺机而动,直到无意间获取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秘密,而以此作为要挟试图要杜尼娅委身就范,无疑这是一个鲜廉寡耻的禽兽,然而复杂之处也由此而起,就在绝望的杜尼娅放弃了抗争,他的淫欲就要满足之时,斯维德里盖洛夫却放走了她,似乎也突然良心发现,觉察到了以往生活的荒唐和罪恶,最终开枪解决了自己。在小说的结尾,拉斯科尔尼科夫先后两次来到警察局试图自首,却难以下定决心,而斯维德里盖洛夫的死讯却让他的心里被什么东西压住了,的确,这是另一个有罪之人选择了自己的惩罚(自杀),不同之处在于斯维德里盖洛夫是一个绝望的人,但拉斯科尔尼科夫还有背后的家人和索妮娅,这也从一个侧面促成了他背负着十字架走向遥远的西伯利亚。

在拉斯科尔尼科夫与这些人物的关系和发展中,复调的创作手法和特点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呈现,即每个人都有着各自全然独特的话语系统,并不存在一个始终贯穿全文的隐述者,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每个人物的个性,也增强了冲突的碰撞。同时我们也得以逐渐廓清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路历程,对小说中阐述的罪与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众多小说中最为突出的原型人物之一,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

首先一点,拉斯科尔尼科夫是极其矛盾的,一方面他无比坚信自己的一套理论,即认定决定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超人”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大局是可以以牺牲那些无关紧要的人的性命为代价的,另一方面,他又同时具备着纯洁无暇的道德操守和善良,哪怕没有人掌握着将他投入监狱的证据,哪怕家人和朋友为未来的美好生活规划出了清晰的图景,哪怕现实的虚伪都已褪去,他却无法逃脱内心的苛责,因为他潜意识里无比清楚:谋杀是罪。尽管小说中的他从未承认这一点。其次,拉斯科尔尼科夫是极其自尊和敏感的,即他对他的矛盾有着深刻的自我认识,他以为他是强者,是超人,却在盘算谋杀时异常恍惚,在砍下斧头时一片空白,在谋杀后神志不清,他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超人,而只是一个被生活逼迫的弱者,但承认自己是一只迷途的羔羊无疑是否定自己坚信的思想,他的自尊不允许这样,如此敏感的自省让他生死不得,直到西伯利亚和索妮娅改变了他。

说到这里,便触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部小说里最为核心的思想,即“根基派”的思想,事实上,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救赎不是发生在他在警察局自首的那一刻,那一刻只是将心中的压力卸下,然而,自首是一种方式,自杀同样也是,斯维德里盖洛夫不正是如此吗?背后的原因就是索妮娅身上面对困难的那种隐忍和一种情感让他看到了希望,这种希望在西伯利亚逐渐得到了发酵,简单而充实的劳动让他摆脱了曾经那些空洞又伪饰的理论思想,得以看到生活实在的一面,最终在一个明亮的清晨,他终于看清了索妮娅身上的那种情感——无限的爱,正是这种爱,让她能够忍受生活的困难,这时,他才获得了真正的救赎,因为他看到了生活的真相,不是那宣扬“超人”的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西伯利亚朴素却踏实的土地。

纵观全篇,似乎有罪的不止拉斯科尔尼科夫,阿廖娜有罪,她的自私贪婪败坏着社会的道德;斯维德里盖洛夫有罪,他荒淫无度,鲜廉寡耻;索妮娅有罪,她委身于金钱和生计;然而每个人都接受着命运的惩罚,甚至完成着苦难中的救赎。全篇没有一处宗教说教和描写,但自始至终透露着一股东正教的内在精神。

可以想见,撑起如此一部思想复杂矛盾,情感强烈恣肆的小说,其艺术表现手法必然不俗,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人物间大段对话的描写,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效果,在这部小说中,这种特长也体现在拉斯科尔尼科夫多次的自我独白和心理冲突当中,从谋杀前的举棋不定,到谋杀后的惊惶不安,到自首前的绝望痛苦,以及流放时的反思感悟,都达到了极深刻的程度,这种由内而外的表现手法,也自然被现代派视为鼻祖。

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创作的指摘,多集中在冗长的啰嗦和过分的情感宣泄,然而不得不说,有时也正是这种不断的强化和反复达到了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挖掘,一如这部《罪与罚》,没有人会将它与精致这类词联系起来,但也没有人会否认它的惊世骇俗


附:人物简介

罗季昂.罗曼内奇.拉斯科尔尼科夫(罗佳/罗季卡):主人公,独居彼得堡的大学生,罪与罚的焦点

普利赫里娅.拉斯科尔尼科娃:主人公的母亲

娜斯塔西娅.彼得罗娃:主人公房东的厨娘和女仆

阿夫多季娅.罗曼诺夫娜.杜尼娅:主人公的妹妹

普拉斯科维亚.帕夫洛夫(帕申卡):主人公的房东

德米特里.普罗科菲伊奇.弗拉祖米欣:主人公的同学和好友,正直无私,深爱着杜尼娅

佐西莫夫:好友,医生

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扎梅托夫:好友

彼得.彼得罗维奇.卢任:高傲而自私的势力者

阿尔卡季.伊凡诺维奇.斯维德里盖洛夫:地主富农,对杜尼娅一直存有歹念

玛尔法.彼得罗夫娜:斯维德里盖洛夫先生的妻子

卡佩尔纳乌莫夫:裁缝,口吃者,索菲娅的房东

阿廖娜.伊凡诺夫娜:放高利贷的老太婆

莉扎韦塔.伊凡诺夫娜:老太婆的妹妹

谢苗.扎哈雷奇.马尔梅拉多夫:九品文官,酗酒者

索菲娅:马尔梅拉多夫的女儿

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马尔梅拉多夫的妻子

阿马利娅.费奥多罗夫娜.利佩韦赫泽尔:马尔梅拉多夫的房东

安德烈.谢苗内奇.列别贾特尼科夫先生:曾是卢任过去的被监护人

伊里亚.彼得罗维奇:暴脾气的中尉,警察局副局长

尼科季姆.福米奇:警察局长

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警察局文书

波尔菲里.彼得罗维奇:刑侦科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1868《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