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册P217-222

P217

三、无厌足精进

无厌足精进,是对于行持善法,不能怀有满足感,在没有获证佛果之前,长久发起勇猛精进,重点就是持之以恒。

修行,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是偶发性的精进。想出离轮回,成就佛果,只靠一点点的努力是不够的,修行也不只是这一生,而是生生世世的事。就像世人对财物、权势、赞美常常感到不满足,总是希望越多越好;如果我们把这种不满足,运用在修行上,那就对了。我们要保持永不满足的精进,直到成佛为止。

所以,不论闭关专修,或平日持咒念佛,有一点成就时,不要因此而满足,要活到老,学到老,永无止尽地修行。很多人念经、持咒观想,或行善布施,过一段时间会感到疲倦,这时就要策励自己,提醒自己学佛修行的目的,这样很快就会克服倦怠感,继续努力精进。

很多人怀着虔诚出家,出家五六年之间,修得还不错,十年下来,却不知道自己在修什么。当初只是认为出家很好,却没经过透彻的考量,不知道出家的意义和目的,就剃度出家。出家后,每天重复念诵经文,却不知道含义,过了一段时间,会渐渐麻木。人一麻木,就心生厌倦。而且,寺庙的杂事又多,如果没有从中体验佛法的伟大和修行的法喜,慢慢就会退失信心,连当初出家的目的都忘记了,这是很可悲,也很可怕的。

古代的高僧大德,以饿牛吃草来比喻精进:“修行佛法,要像饥饿的牛,嘴里吃着草,眼睛还看看四周,寻找下一口的草在哪里。” 修行就是这样,修好这部分,要再继续修下一部分,这样就会持续向前。当然,不能在念经的同时,想下一步要念什么(接下页)


P218

经,那就表示心在散乱,没有定力了。

一个修行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接近老年和死亡时,越精进修持,表示没有被业力所障碍,应该很欢喜。如果自认为是老修行者,闭关很多次,前行也做了好几十万遍等等,这种自满是很严重的警讯,表示正在退步,更要提醒自己更精进。

至于有些被众人恭维的“高僧大德”,信众们认为他们已经有成就,不需再辛苦修行了,如果这些“高僧大德”也这么认为,那他们就是最需要精进的人。

阿底峡尊者到西藏弘法时,为了累积福报,每天会以印模来印制泥土材质的小佛像,称为“嚓嚓”。弟子们看到上师每天双手沾满泥巴,把僧服弄得脏兮兮,担心信众看了不庄重,就对他说:“上师啊!你不要做这些事好不好?这些杂事留给我们来做,你多休息吧!”

尊者听了就说:“如果这些事让给你们做,那我每天要吃的饭,可不可以请你们帮我吃呢?”大家一听就吓到了,因为上师讲话很少这么严厉。尊者又说:“这是我帮自己累积资粮,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做?”从此再没有人敢说话了。

像尊者如此伟大的成就者,每天都精进不懈地累积资粮,何况我们?所以,直到成佛之前,我们要不断地努力修行,让福德往上增长。

生起精进的方法

简单地说,披甲精进,是学习诸佛菩萨、传承祖师等圣者们的精神,不畏惧善法。加行精进,就是不离开善法,关键在于实(接下页)


P219

践。无厌足精进,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如果你有上等的智慧,但是精进度不够,只能成为下等的平凡修行人;如果没什么智慧,但非常勇猛精进,最后会成为最好的修行者;如果一点都不精进,不论你有多聪明,做了多少功德,全都无济于事。

吉美林巴大师曾说过:“不精进的人,无法到达成佛彼岸。就像商人有船,但船桨坏了,也没有用。” 就像车子的马达一旦故障,就无法前进一样。所以,我们平时的饮食睡眠要节制,修行松紧要适中,要持久性地努力,而不是偶有空闲时,才精进一下。

生起精进的方法,就是时常思维善法的功德,以及罪业的过患。比如,思维皈依、菩提心的功德,或是善法能清净罪业,要让善业不被嗔恨所毁等等。

以菩提心的功德来说,一旦生起愿菩提心,就是佛子了,而且能以这种愿心压制定罪,根除不定罪,让善果不会穷尽。而行菩提心的利益是,不仅善果会不断增上,善因也会与日俱增。如果时常想到这些善法的功德,一定会精进不懈。

「禅定波罗密多」

禅定,是梵文“三摩地”的翻译,意思是心不散乱、不染烦恼,内心远离尘嚣,安住在清净境界中,也称为静虑。在“戒、定、慧”三学中,没有持戒,就没有禅定;没有禅定,就无法证悟般若智慧。

而要修习禅定,必须先远离两种违缘:(1)身要远离世间(接下页)


P220

愦闹,舍弃尘俗琐事;(2)内心要远离妄念,舍弃世间八法,所思、所修、所行只有正法。这身外与内心的两种违缘,是大小乘在修习禅定时,都要远离的。而大乘不共的部分,还必须远离自私自利的心态。

其中,身体要远离愦闹,就是舍弃两种世间贪执:(1)断除对身外之物的贪恋;(2)断除对内在有情的贪恋。

一、身体远离愦闹

1. 断除对外物的贪恋

首先,要断除对身外之物的贪恋。一般人的贪欲永无止尽,不论拥有多少,都想得到更多;而拥有越多财物,就越吝啬、越怕失去,这时,恶劣习性会开始显露。

龙树菩萨说:“积财、守财、增财,诚可怜,财为无边祸根源。” 人往往用毕生的精力,付出无穷的聪明才智,才积聚到钱财;拥有了财产,要保有也很辛苦;想让财富继续增加,更是劳心劳神。无论如何善于管理,偶尔还是会有冤亲债主让钱财损失,而且,也没有人能把钱财带到来世。一旦死亡来临,财富就成了难以瞑目的挂碍。

不管你是否相信,世上的伤害几乎都源于金钱。拥有太多财富,是仇人和亲人嫉妒生贪的主因,也是傲慢和吝啬的来源。很多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之间,为了争夺一点钱,将伦理道德破坏得荡然无存,没有一点羞耻心。或是有了钱,就挥霍无度,造作许多恶业;而因为财富增加,受到别人的觊觎,被绑架、勒索、偷盗或谋害生命。这些谋害、诈骗的人,有时是外人,有时(接下页)


P221

是亲戚、朋友或家人。

相对的,没有太多财富,就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和傲慢,别人也不会嫉妒你,不会贪求你的财物。实际上,人一生真正用到的钱财很有限,就是维持基本的温饱,让生命得以存活。当生命结束时,都是留给别人享用,是在帮别人累积财富。

如果一辈子积蓄财富,又没有做任何功德,变成守财奴,死亡时会堕入饿鬼道,或是卷入金钱纠纷,产生强烈的嗔恨,死亡时会堕入地狱或阿修罗道。过度执着财富,带来的痛苦多于快乐,所以我们不要过度追求。

其实,少欲知足就是修行,但这必须有稳固的认识做基础。否则,一旦财富等各方面具足时,又会随外境而转,烦恼恶业也会随之而起。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当我们接触财物,或者置身散乱时,才知道如何对治贪执,也才会欢喜过着少欲知足的生活。

2. 断除对有情的贪恋

其次,断除对有情的贪恋,就是不应对任何人有所执着。人生有聚必有散,而且相聚时间短暂,分离时间长。但相聚时所造的恶业,会一直跟随自己,如果没有让心沉淀,观修净化,恶业会不断延续,带来痛苦的恶果。

往往你想要帮助人,但那些只追求今生利益的人,不但不会感谢你,还会认为你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甚至恩将仇报。不论你如何取悦他们,都无法合他们的意。如果你的才能胜过他们,他们会心生嫉妒,百般挑剔、毁谤你;如果他们胜过你,又会瞧不起你。和这些人相处,只会增加恶业,减少善业,最好远离为妙。

密勒日巴尊者的大弟子寂光大师曾说:“独自一人修佛果,(接下页)


P222

道友二人修善缘,三、四人以上是引起贪嗔痴的因,所以我要独修而安住。” 当然,如果只为了逃避而独修,也不能得到清净,唯有真正放下贪执,才能修习禅定。为什么西藏人常常要闭关实修?就是为了舍弃世俗贪欲,调伏自心。

在红尘中,有各种的诱惑,处处充满竞争,好像埋着地雷,一不小心踩到时,五毒烦恼随时会跑出来。我们不断处理各种琐事,没有了结的时候。一旦决定放下散乱之源,舍弃世间名利时,不管是外在的噪声,或是内心的种种爱恨,都可以从中获得解脱。

所以,应当依照上师的教诲,不要贪执无常的人际关系,舍弃散乱之因,以坚定的出离心和清净心修习禅定。(接下篇)


上师法音

中册P217-222_第1张图片

精进(二)7分33秒

禅定(一)-上-7分22秒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册P21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