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经济学》读后感

这是一本 60年前的书,而且到现在都有借鉴意义。这本书字数不多,而且很容易读。 这本书说明了这么一个小故事:

有甲乙丙丁四个人是同学,甲是底层公务员, 1个月赚 5千,乙是国企员工,每月赚 4千, 丙是外企“小白领” ,每月赚 5千,丁在民企奋斗,每月赚 3千。因为经济指标下滑了,国 家出了一个四万亿计划,据说能够带动 18万亿的投资。此时通货膨胀率只有 3%,政府赤字 不大。

两年过后 4人聚会谈起收入, 甲因为国家扩大内需涨了 1千 5, 现在 6千 5/月; 乙因为企业 接手了国家工程, 薪水也涨了 1000; 外企因为成本高, 丙薪水没变化; 丁则因为企业倒闭, 只找了个 2千 /月的工作。此时通货膨胀率 10%,政府有巨额赤字。

甲乙丙丁都受到了四万亿的影响,甲受益最大,乙次之,丙和丁则是输家。另外,公务员和 国企员工的新增加量会远小于外企和民企员工的失业数目。 结论就是, 通过让大量的丙和丁 承担损失,给相对数量小的甲和乙利益

但是这本书提出了很多经济谬误, 而这些谬误在中国不仅存在而且还很流行。 比如四万 亿的公共建设,首先这笔钱(不是财富)从哪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国家在减税, 公务员涨工资会扩大内需, 出口还是比较萎靡, 赤字可以预计会飙升的, 两位 数的通货膨胀可期, 所以这笔钱会通过通货膨胀变相地从老百姓那里取得。 通货膨胀, 工资 也会涨, 就像本书所讲得, 政府和国企会首先买到便宜的东西, 然后物价才开始上涨, 企业 因为成本上涨而不得不跟着涨价, 企业是利益输出者。 因为挤出效应, 所以会有很多企业关 门大吉的。而且四万亿及其所引发的 18万亿,一定会引起大量利益集团的抢夺,到时候会 有很多人把实际情况搞混,大家都糊里糊涂的。

还有储蓄大量增加是经济萧条的后果, 而不是萧条的原因。 国家鼓励消费, 就把大众的 目光从根本原因引到了储蓄上。 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的出口依赖性太强, 而国内消费购买力 强的人都是特殊利益团体的, 大多数工人和农民总的购买力小得吓人, 不信, 看看汽车、 住 房和宾馆酒店都是谁买单的。

政府花的钱, 其实就是从丙和丁手中拿过来, 给了甲和乙。 比如南京江宁房地产局长吸 一条 1500元的烟,上海至少就有 30个小白领放弃买一条 100元的烟,而买 50元的。政府 增加消费的钱,必定有等量或更多的钱被消灭。这就是这本书上所说的财富转移。

这是一本非常好地让我们了解经济学基础的书, 以后也有能力分辨出电视上那些专家在忽悠, 那些讲真话。

在开篇,亨利 •黑兹利特告诉我们: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法案或政策 的即期效果, 更要考察比较长远的影响; 不仅要关注政策给某一群体带来的后果, 更要追踪 给所有群体造成的后果。

回顾书中每一章的举例, 我们总能发现, 荒谬的思考来源于对不同问题充斥着各式各样 的想当然, 从而必然的结果未必成为显然的结果。 为尽量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首先自省, 作者的举例论述给我带来了什么帮助, 到底怎样做才最经济。 我想一个普适法则就是看得远, 看得全,学得精,用得准。放眼所处的环境,生活,学习,社会交流,不仅需要关注即时影 响,而且要能够预见未来的结果。为现在做调整,也要为将来做打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课经济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