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圣人——王阳明

再世圣人——王阳明_第1张图片
王阳明传

       一直以来流传一句俗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历史学家的评论说中国历史上却有两个半的完人。他们分别是孔子、王阳明以及曾国藩(半个)。最近在研读王阳明的生平,这里给大家做一点分享。

王阳明生平

       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想要成为一个圣人,必然要完成“立功、立言、立徳”三个方面,而王阳明的生平就很好的诠释了士大夫们的圣人理想。立功方面,平定多处叛乱;立言方面,著书立说,有自己的“心学”主张;立德方面,开办学院,广收门徒,教化百姓,导人向善。因此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愿意去喜欢和研读王阳明,去了解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王阳明的时间线

       大抵名人总是要有一点奇闻异事,比如汉高祖斩白蛇而起义,汉武帝出生时母亲梦见太阳入怀等等,也许是统治者为了增加“皇权天授”这一观点,也许是后人以讹传讹,但是此类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却一直广为流传。王阳明也不例外,相传王阳明出生的时候,他的祖母梦见有仙人乘着红云而来,醒来的时候就发现他的孙子出生了,因此命名为“王云”。结果王云一直到五岁的时候却还是不能说话,一般小孩子两三岁已经会说一些日常用语,结果王云五岁却还不会说话,急坏了家里人。恰好这时家里来了一个云游的道士,拍着王云的脑袋说“好一个孩儿,可惜道破了”。这时候曾祖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原来是名字叫王云,泄露了天机,所以后来就改名为“王守仁”。改名以后第二天,王阳明就可以说话了,而且显示出非凡的智慧和学习方面的天赋。

       9岁开始作诗,是名闻当地的神童,21岁就成为了解元,即乡试第一名,相当于现在省一级别的国考第一名,非常的厉害了。

       这里顺便提一下科举,科举大概可以分四级。第一级是童生试,这一级考试是地方上组织的资格考试,只有过了童生试才有资格去参与后面的考试。童生试考过是不授官的。后面的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古代的公务员考试,比如范进中举,中的就是乡试。



再世圣人——王阳明_第2张图片
科举考试分级

       21岁成为解元,乡试第一,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只是可惜在接下来的会试中落榜,直到28岁才获得进士,正式开启仕途之路。21-28岁这几年,虽然屡试不第,但是也没闲着。王阳明一边追求学问,一边做各种研究,学武功、学兵法、学道家、学佛家,这一阶段做了很深厚的知识积累。

       而且落榜的时候有一句名言一直流传至今“众人皆以不第为耻,我以不第而动心为耻”,大家都是觉得落榜了,非常的耻辱,但是我却觉得如果落榜,但是因为大家的评论而干扰了自己的心智,才是非常耻辱的事。在很年轻的时候,王阳明就能达到这种,不以物喜,不已己悲的心态,这也正是急功近利的当代人真正缺乏的一种独立思考后的平和心态。 

       28岁步入仕途之后,很快显露出自己的才智, 上书了很多有洞见的建议,他的才华被官场公认。但是因为太过直言,所以得罪了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太监刘瑾,因此被流放到贵州的龙场,当龙城的驿丞,和当初李自成的官职一样,但是比李自成还惨一点,因为龙场太过偏僻,所以当地没有驿站,也就说王阳明是被派到了一个没有驿站的地方做驿丞。这一年他34岁。

      相信刚到龙场,王阳明也必然经历了很多的困苦。一个从小就没吃过什么苦的官二代(他老爸也是状元),人到中年开始仕途不顺,从繁华都市来到偏僻的乡野,语言不通,衣食无着。经历了几年艰苦的岁月,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意义和追求。这个时候年轻时候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帮助他更好的感悟。因此在他37岁的时候,就在某一天顿悟了,发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感慨,从此潜心于教化当地百姓,研究和发扬自己的学说。

     王阳明的学说有两个核心观点“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再世圣人——王阳明_第3张图片
致良知

       “致良知”是说,人的本性里面已经包含了“良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追究和践行这种“良知”,从我们的本性里去追求"良知"这种已经存在于我们想法中的道德意识。


再世圣人——王阳明_第4张图片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说“致良知”之后,要把良知不断践行于你所处的事务当中,每件事都要按照良知的标准来审核,在实践中去实现你的良知。如果一个好的道理只能说到而做不到,就不算是“真知”,要能“真知”,能践行。

       龙场悟道以后,王阳明不断教化当地百姓,发扬学说,产生了非常轰动的效果。无数的人争相拜他为师,学习心学,同时他自己的仕途也开始有了转变,重新回到朝廷,投笔从戎,一个月平定了震惊全国的“宁王之乱”,以及其他地区的叛乱、匪乱,立下了很高的功勋。连当时比他官位高很多的人都拜入了他的门下,他每到一处,当地乱局就很快平定下来,同时文化也会快速发展。同时在各处开办学院,宣扬“心”学,重振当时的风气,非常受到人们的欢迎。悟道以后,王阳明才开始真正地在官场里、文化圈一天比一天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完成了“立功立言立德”的三不朽的行为,并且他的学说也流传到今天,日本企业家们也非常地推崇阳明心学。

       王阳明晚年对于死亡的态度也特别值得现代人学习,很多人临终时会对亲人、财富恋恋不舍,这也是人之常情。但当王阳明临终时,身边人问他还想说点什么的时候,他回答“我心光明,亦复何言”,我的内心光明磊落,没有什么好说的。这种对待生死的大气,回顾人生时不留遗憾的态度,令我深深钦佩。希望各位读者现在趁年轻去实践自己内心的追求,以后老去的时候也可 大吼一声“此生无憾”!

死亡的几种态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世圣人——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