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心理学,第一个闪现在你脑中的想法是什么?
催眠?精神疾病?犯罪心理?原生家庭?
基于大众对于心理学的认识基本来源于催眠和犯罪心理的电视剧,认为学习心理学可以根据别人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想法。还有现在心理学研究脑科学,更是让左右脑的开发喧于尘嚣。作为新世纪的迷信,心理学除了给一部分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外,更多的是被大众盲目信奉。
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已经对说起专业时别人的反应习以为常,但这正是我们需要行动的理由,任何一个学科是无法借助大众的无知来发展的。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剖析下当前大家对于心理学的误区,进而加深对于心理学的理解。
误区一:盲目崇拜心理咨询师
2017年人社部发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正式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虽然这个取消是基于职业认证的管理权限移交,取消的意思是人社部不管这事了,交给卫计委来做。但一个行业的考试说取消就取消,尤其在没有新的替代机制出现的情况下,让认证机制面临真空阶段,这对于从事心理行业的是好是坏还无从评价,但对于大众来说,心理咨询师没有认证的需要,就会产生一些投机者,趁此机会渔利。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线下产业进驻线上的转变时代,所以我们会莫名对于线上的东西有种新奇感,在线上的课程或者APP内更容易冲动消费:十点课堂十二节心理课引爆7000万营收就可见一斑。
而关于咨询师,现在有很多平台集结了大量的心理咨询师,以期对人们产生帮助。但对于咨询师的资格和资质,需要大家在甄别时多加小心,先从问三个问题开始:
1、心理学哪个方向,是否为咨询方向?
2、师从何人,此人是否是心理咨询方面的老师?
2、咨询时长?
因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都拥有考心理咨询师的资格,甚至现在一些机构还会给你伪造经历让非专业的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所以辨别心理咨询师是否是咨询专业,是否经过咨询的专业训练,而不仅仅只拥有一个证书是非常必要的。咨询时长也是一个参考,一般来说咨询时长越长说明从业者越有经验,但当然也有例外。
不过大家先从以上三点做筛选,基本上就可以筛掉很多不靠谱的,之后的就需要大家的理性思考了。
大众对于心理学的重视自然是让心理从业人员开心的,毕竟这代表更被需要了。但是这种需要也不能盲目。就像我们奢求医生治病一样,这需要你的配合吃药打针,规律饮食睡觉,心理学家对于大众的帮助是一时的,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
误区二:盲目相信脑科学
现在的书籍、观念为了畅销,总会在营销方面搞出一些新词汇,比如认知升级等等,大众不明觉厉,通常会被吸引。当然,面对社会和技术的更迭,个体知识的迭代与更新必不可少,但是一个人也绝对不是上几节课就能从原有的固有思维中走出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认知升级”的。
而所谓的脑科学,左右脑的开发,女性与男性大脑有区别更是对科研成果的断章取义。我们看到的大量测试,判断你是左脑人还是右脑人,其实都是基于我们带有个体优越感的自我标榜,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大脑各自有分工,各司其职。并不是你锻炼自己变成左撇子,你就会变聪明。这只是习惯的一种改变,确实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脑神经元的联结,但也仅此而已。我们在社会上生存,早已不仅仅是靠智商,而是靠智慧。而智慧是见识、思考,对知识的联结所形成的。
你必须知道你要做些什么,然后just do it,在做的过程中你自然会体会到走出第一步的艰难,做出的所有的心里挣扎,体会到一丝丝进步的快乐,然后感到恐慌,想要回到原来的舒适区,但最终你还会咬咬牙走过去,伴随着行动的认知才是真正的“认知升级”。
讲到这,也许有人会对心理学很失望。心理学什么都不能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由于心理学的发展比较晚,现在也仅仅是处于一个起步状态,未来能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们无从得知,但现阶段心理学还是可以给我们提供小tips,让我们更好地生活。
1、语言对于人的塑造作用
如果你不知道一个词,你是不会有这种想法的。语言对于我们的思维有反向的塑造作用,掌握了语言,才能掌握思想。
当所有人除了 " 牛逼 ",再无别的可说,我们也就无法再用良好的语言能力、精准的描述表达我们的感受;当所有人用趋于同质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只能从他人嘴里,听到自己的心声。这就意味着多数人在语言上的贫瘠。
所以告别低龄化的语言,比如“宝宝”,“亲”,“666”等,当然这些语言有一定的社交意义,但其实它们很大程度地破坏了我们交流的真诚程度,更让我们的态度趋于一致或者轻易对立。网络上的非黑即白的大战我们也看了不少了,当你用网络流行语时,就意味着你放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选择语言,其实是在选择思维。
2、情绪调节
当周围的人都在谈钝感力,提倡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的今天,我却偶尔会担忧我们对于生活过于麻木。当我们能够不出户就见识到世界的美景和新闻,我们对于情绪的感知能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弱。
当我们越来越麻木时,我们只会简单地将情绪分为开心,不开心,生气等粗暴的层级,再也分辨不出自己情绪的来源。举个例子:
别人批评我时,我们一般会感觉到不开心,那么这个不开心是因何而来呢:是因为他居高临下,对于自己的建议更像是干涉,所以我觉得被冒犯,很生气;还是因为其实我觉得他说的都对,我也知道,但我就是做不到,所以我恼羞成怒。
明白情绪的层次,搞清楚情绪产生的原因,我们才会进一步去分析自己,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进行改变。一概而论的情绪与语言一样,只会让我们生活在混沌之中。
3、了解个体发展
我们受到的挫折越多,不能产生足够的效能感(摆脱习得性无助的高频小套路),便会让我们觉得无力,觉得人生好像就只能这个样子了,不能再改变了。
其实稍微了解一些发展心理学,我们会明白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如何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每一步都需要我们无数次的练习以及身体和大脑的协调。因为我们不了解,所以我们觉得理所当然,才会在学习第二门语言或者其他新事物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是当你明白事情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但自己也都做到的时候,人生便不是什么难过的坎,因为你走到今天,便足够有能力可以走到明天。
讲到这里,关于破除心理学迷信便先告一段落。心理学可以用,但要看你怎么用:把它当做你爬山时的一根拐杖吧,但要爬上顶峰,靠的依旧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