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粮食,要舂得精,皮壳去干净,切得细的鱼或肉,利于消化吸收。
食物经久而变味,鱼肉腐败了,都不吃。
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
食物变味了,不吃。
烹调不当,主要是指没煮熟,不吃。
不合时令的食物,不吃。
肉切割得不方正的,不吃。
不同的食物蘸不同的酱,没有相配的酱,不吃。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虽然肉很多,但是吃饭以谷物为主。
喝酒是大家一起开心,所以没有肉或饭那么严格的限量,但是以不乱为标准。
街上买来的酒或干肉,都不放心,不吃。
不管吃什么,都配上姜,但孔子也不吃太多。
~~~~~~~~~~~~~~~~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内容。昨天相对比较简单,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这里面写的齐,就是斋。在过去,这个齐和斋是不分的,表示斋戒的意思。斋戒都有什么程序,都需要做什么呢?首先就需要沐浴,也就是洗澡,把全身上下都洗干净,让自己显得清爽有神。
沐浴之后,要穿洁净的衣服,身上都干净了,衣服当然也要干净利索。要穿布的衣服,在孔子那个年代还没有棉花,也就没有纯棉布,可能会有麻布葛布之类的。
在斋戒期间,吃饭饮食也要注意要改变,一个是不能喝酒,二是不能吃荤和腥,也就是我们说的有味儿的,像韭菜,葱姜蒜这样的。
那还有一个就是腥,也就是各种有味道的肉食,在祭祀之前,斋戒之前是不吃的。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淡泊以至诚,清心寡欲。
连住处也都要改变,也就是要换寝室,平常的时候比如说结婚了,和老婆同房,在一张床上睡,那这个时候要主动搬出去,避免性生活。
做的这些其实都是形式,其实最终是让自己清心、不起杂念,专注以表达对将要做的事情的这种崇敬,尊敬的心情。比如说我们去祭祀祖先,比如说我们去祭祀神明,进行某大型仪式,或者说接待重要的客人。
祭神如神在,所以致洁变常以致敬。既然你举行仪式就是想表达你的心情的,那你就真正地表达出来,而不要看起来是做,其实心不在焉。这样,心不诚则不灵,什么事情都干不好。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之后,我们今天再来学习新的一章,也就是《乡党篇》的第八章。
这一章,主要是讲饮食的规矩,就是吃饭上要注意的,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我们前两章讲的时候说衣服很重要,穿着打扮很重要,衣食住行,第一是衣,现在就开始讲食了,就是吃。民以食为天,吃饭当然重要了。饮食有什么讲究呢?要规规矩矩要方方正正,那具体是怎么回事啊?我们先来看原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咱们一句句来看,一个个的解释。
先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八个字,大家肯定恐怕都耳熟能详了。那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和大家说一说。
第一个“食”是指粮食,粮食要舂的精,皮壳去干净。大家知道过去不像我们现在科技那么发达,它都是要用手工把这个谷壳给捣去的,做起来是非常麻烦的。
比较讲究的人家,他一定要把皮壳取干净,你比如说稻谷把皮壳去掉,外面的是糠,是喂猪的,那是不吃的。一般家庭可能没有那么精细,就连米带糠一块儿吃了,当然了,困难的时候也会吃糠咽菜,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能讲究的呢,一定要讲究。“脍”是指切的细的鱼和肉。
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人认为,是吃的东西讲究,要吃的好,其实主要不是好,是精细。目的是便于消化吸收。医生还会建议你尽量多咀嚼,嚼得越细越好,这样能够减轻肠胃负担,不要吃得太快,囫囵吞枣下去,把任务都交给肠胃。
说到这里,我和大家讲一讲,我有一个小学同学,他是医生。有一年我们俩见面,他就和我说,吃饭不要吃得那么快,三口两口下去,匆匆忙忙的,其实我们要吃的话,一口饭,如果你能咀嚼,好像是36次,咀嚼36下你再咽下去,那你会发现你这个食物被你咀嚼充分了,消化吸收就特别好,而且我们吃的饭的量就会少很多,营养都能跟得上。
不会让我们因为吃多了长胖,也不会因为吃的少而变得瘦弱不堪。
“食饐而餲”,什么意思呢?
饐,是腐败而发臭。餲,是经久而变味。
“鱼馁而肉败”呢,是鱼肉腐败了,肉臭了,鱼臭了,饭馊了,这样的不吃。
为什么?它已经被细菌侵蚀了,滋生了很多病菌,你吃了以后要闹肚子的,这是轻的。说要重了的话,那会还没有抗生素,可能会丧命的,所以说能不能吃啊?不能吃。
“色恶,不食”是什么意思?就是食物的颜色变了。菜刚炒出来的时候它是鲜的,是绿色,看起来就很有味道。时间一长,颜色就变了,变暗了,变黑了,变色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吃了,说明变质了。
“臭恶,不食”,就食物变味了,已经发臭了,闻起来很难闻,这样你还吃吗?当然不要吃了,吃了要出问题的。
“失饪,不食”。是什么意思啊?就是烹调不当,主要是指的没煮熟,半生不熟的,有些东西半生不熟的你吃了是要生病的,所以也是不吃的。
“不时,不食”是什么意思啊?听起来有点拗口,这个时是时令,不合时令的食物不吃。
那这句话就引起了一个疑问,在孔子那个年代还有不合时令的食物吗?
说现在的话,因为我们有大棚,有高科技,是可以夏天的东西到冬天吃,冬天的东西可以到夏天保存下来。或者说各种科技成果,让我们能够吃不是时令的蔬菜,你比如说冬天吃西瓜,确实有长出来的西瓜呀!那孔子那个年代有吗?不知道。
所以说解释成不合时令的食物不吃,有一点免强。那怎么解释呢?我有点同意樊登讲的,就是吃饭要定时定点。
比如说我们早晨大约在八点左右吃饭,七点到八点,这个时候吃饭,不要等到九点、十点再吃,九点十点再吃,你吃的算中午饭呢,还是算早晨饭呢?
说早晨饭晚了,说中午饭早了,所以说吃饭要准时,相对来讲比较能够行得通。
下一句是“割不正,不食。”
朱熹注解说,肉切割的不方正的,不吃。
这句话就有点很费解,我们吃肉就吃肉就是了,为什么还非得讲它要切割的正与不正呢?也太讲究了吧!
当你有条件的时候一定要讲究,因为你讲究和不讲究,它是不一样的,你胡乱把肉撕巴撕吧,和你正而八经的去认真去切割,是不一样的,这里面有一个故事。
”大家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就对割不正不食有了一定的了解,觉得关键时刻还能救命,怎么回事儿呢?大家来听一听。
在东汉时,有一个叫陆续的,陆陆续续的陆续,他被楚王英的谋反大案牵连,被抓在牢里,十分危急。
他妈妈想去看她,但是进不去,也通不了消息。无奈就给他做了一顿饭,好言好语去和狱卒说,你看我儿子在牢里面,我也捞不着见,你把我做的饭送给他,让他尝一尝母亲亲自做的饭,对于自己来讲也算尽了一份心了。
结果陆续看到了他母亲送来的饭,立马就痛哭流泪,说妈妈来看我了,可是我却不能和他相见。主审官知道以后大怒,认为是有人通消息,否则他怎么知道妈妈来了呢?
这个时候,陆续就解释说,我妈妈切葱,总是方方正正切葱,每一根儿都是一寸长,就是这件事都载入史册。
主审官听了,仔细一琢磨说,这家人不错呀,肉都切得那么方正,葱都切得那么规整,一寸长,都是有规矩的人,那么有规矩的人,他怎么能够做恶事呢?他做人一定也很规矩!
这样他跟谋反的案子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就上书给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的开国皇帝,就把他赦免了,放回了家,只是要求终生不让他去当官了,保了一命。
大家看到了没有,看起来是小节,好像不重要,但是关键时候就这一个细节,他就知道是他母亲给他做的饭,结果就感动了主审官,感动了东汉开国皇帝,就把他放了,救了他一命。有句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不是胡说的。
细节见一个人的人品。我们平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背后都有着自己的原则立场在里面。
下一句是“不得其酱,不食”,也就是说,不同的食物蘸不同的酱,没有相配的酱,不吃。
这一条,其实说起来也挺奇怪的。过去有多少酱呢?不同的食物真的有不同的酱吗?没有相配的酱就不吃吗?
这个它既然记载在论语里面,一定有其道理。我们真的是不能小瞧古人,就像天文历法似的,夏朝的时候,天文历法就已经很完善了,而那个时候甚至连文字都没有。都是甲骨文什么之类的,他都能做出来。那我们普通吃的酱,我想也是有可能的。
孔子那个年代的酱,可能就像我们现在做的咸菜似的,品种丰富,各种各样的,什么样的东西配什么,有讲究的,不配的就不吃,也是有道理的。
再下一句,“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就是虽然有的时候,肉很多,足够你吃的,但是吃饭也要以谷物为主,就是以主食为主,不能让吃肉的量超过谷物的量。
这句话大家知道吗?在过去那个年代啊,整体来讲食物不丰富的情况下,肉是很难得的,你们普通年轻人可能没有过过苦日子,就像我啊,舒妍啊,甚至更就是大一点的,或者比我们小一点的都过过苦日子,一年到头吃不了两回肉。
一旦要有肉了,那恨不得光吃肉,不吃饭了,因为馋,因为新鲜,太好吃了。
但是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受到教育,说吃饭一定以主食为主,吃肉为辅。菜不能超过饭,多吃饭少吃菜,菜是助我们吃饭的,不是为主的,这是礼仪,也是规矩。
如果一个人光吃菜不吃饭的话,那是要被别人看笑话的。在自己家里那还好说,你要出门老是吃菜不吃饭,眼只盯着菜,吃起来没完,会被别人看不起,说你这个人没教养,八辈子没吃过肉,是很丢人的事情。
当然啦,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像我去参加瘦身营,老师就教导要多吃肉,肉是指的是牛肉羊肉,不吃猪肉,不吃动物的内脏,多吃鱼虾蛋,吃这个蔬菜,比如说各种青菜,菠菜啊芹菜啊等等。主食要少吃,那是年代不同了。
此一时彼一时也,但当时确实是有这样的讲究的。
“唯酒无量,不及乱”,这里要好好的说道说道,大家知道喝酒是一种社交礼仪,既然在一起喝酒,要么就是亲人聚会,要么就是商务宴请,目的是为了交流感情,是为了开心,是为了快乐。
因此他没有肉和饭那么讲究,并且由于人个体不同,差异很大,有的人就是滴酒不能沾,喝了一滴酒或者一两酒就醉了,那有的人就酒量很大。比如说孔子的量就很大,他身高体壮,酒量就比较大。
所以人与人不同,我们对酒上不做太多要求,但是有一个原则是什么呢?就是不能让自己因为喝酒就乱了心性。乱说乱动,乱了血气那就不行了。
比如说喝酒喝多了喝断片了,喝酒喝多喝吐了,喝酒喝多骂街了,喝酒喝多不认人了,喝酒喝多了就胡言乱语了,就如何如何了,这是不行的。
以不喝多为原则,不伤身为原则,以不乱性为原则。
“沽酒市脯,不食。”沽和市,其实都是买的意思。从街上买来的酒或者买来的干肉都不放心就不吃,其实这里说的是孔子很讲究卫生,对于自己不放心的食品他是不吃的。
当然在现在这个年代,你不从街上买酒,自己酿吗?什么东西你都自己做吗?也不现实!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要去尽量上超市买那种比较放心的,或者说我们看着确实比较卫生的地方去吃饭。不要不管到什么地方,拿起来就吃,吃坏肚子,可没有人管你。
最后一句是:“不撤姜食,不多食。”姜这个东西,在古代认为是能够通神明,除秽恶的。会是污秽的秽。所以不管吃什么都放上姜。像我们现在做菜,调料除了油以外,我们还会放葱、放姜、放花椒、放胡椒、放姜,是一种调料,让这个菜出味儿。但是它毕竟是调料,再好吃也不能多,吃吃多了就不好了,所以说不多吃。
这样就把这一章讲完了。大家肯定会说,孔老夫子,你也太讲究了吧!怎么那么多事事啊!
事实上,你会发现现在这个社会,物质生活比较丰富了,我们不缺穿的了,不缺吃的了,这些讲究的人,他还真的很讲究,讲究的程度不亚于孔子。
这样要求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吃得好,饮食有助于我们健康,孔老夫子能活到70多岁就与他注意日常饮食卫生有关系,如果他山吃海喝的,胡吃八喝的,没有点讲究,有点原则,我相信在那个年代,他根本活不到那么大岁数。
那我参加瘦身营,我刚才说了,老师对饮食这一块要求也非常严格,比如说,老师要求,你买肉要上超市买好牛肉,买酱油要买有机酱油,有机酱油好几十块钱一斤。买菜要买新鲜的,主食要吃少量,是一个道理。
总而言之,孔老夫子在2500年前就给我们定下了关于饮食的基本原则。到今天来讲,大家仔细瞅一瞅,也会发现都不过时。所以我们要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不要嫌规矩多,规矩是保护我们的,不是约束我们的,大家要记住。
好了,这一章就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聆听。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继续聆听关于祭。昨天我们说了斋,我们继续说祭。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具体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再相约在这里,一起好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