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53《非暴力沟通》

这本书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博士马歇尔. 卢森堡所写。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什么关系。不过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就会发现,有些话确实很伤人!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随意评价等都给我们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令人感到痛苦。有些语言暴力甚至让人变得冷漠和敌视。作者通过多年研究,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原则和方法。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和指责;另一部分是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和指责。这两种模式都包含了共同的4个要素。今天分享第一部分。

1. 观察

我们所观察到的具体行为。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

很多人会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如果无法分清楚,我们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当我们默认了自己确实受到批评或有问题,就想要为自己辩解。这多半是因为把评论当成了观察。

只描述观察到的结果,而不要带任何评论。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2. 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有什么样的感受。

人们认为自己的感受无关要紧,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听从自己,于是,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们怎么做”,而忽略自己的体会,即使有强烈的某种感受,通常也是表达想法而没有体会到自己的感受,更不用说准确表达了。就像我们有时渴望与父母沟通情感,却又做不到。无法准确表达,自然也无法让对方留意到我们的情感,这也导致了很多关系的疏远。

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例如工作中的示弱,表达出来自己的不安等真实情感感受,对方通常不会因此而盛气凌人,反而有助于解决彼此的冲突。

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如兴奋、平静、害怕、担心、失望等,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顺畅。

3. 需要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源自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导致我有那样的感受。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一种要素能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如果我们直接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别人的反应通常是申辩或反击,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会增加。

4. 请求

清楚地请求那些能丰富我们生命的具体行为。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

提出具体的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现实是我们常常只提醒自己要避免出现什么,却没有提醒自己要主动做些什么。就像我们告诉别人我们不需要什么,却无法让人猜透,到底需要什么,这会让人困惑。

作者发现,很多向他求助的人感到沮丧或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怎样的期待。

请求有时会被当作命令,如果提出不当,例如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惩罚,这时就会把我们的请求当作命令,认为是在强迫他们,那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

如何区分请求和命令。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处于对生命的爱。当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053《非暴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