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起源论

    道德在今天的语境中侧重于文明素养与伦理价值,人们在不自觉中就会对周遭所处的环境进行品评,有贤良忠孝之誉,也有奸淫掳掠之谤,历朝历代帝王死后都有盖棺论定之说,继承皇位的皇帝要对自己的先祖这一生的功业进行评判,也就说上谥号。 经纬天地曰文,布纲治纪曰平,好内远礼曰炀,暴慢无亲曰厉,在国遭忧曰愍,慈仁短折曰怀,如汉文帝,汉武帝,隋炀帝等等。中间一字是站在道德的立场上对他们进行评判。

图片发自App

          道德内隐于每个人的心中,是维护人伦秩序的准绳,历朝那些知识分子甘愿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也要维护三纲五常,明未清初的黄道周临刑前,咬破手指以血代墨写下纲常千古,节义春秋作为给家里的遗言。

  道德在士大夫的心中牢不可破,虽千万人,吾住也!普罗大众也认天经地义之理来支配日常的口角之争,道德作为软实力在维护着政治的正当运行!

    我们不禁会发出疑问是什么使道德具有普遍性,它的根本起源是文明人创设的,还是自然条件的自发产物?大自然依然是日月星辰,山岳林立,万物自生自灭,亘古苍茫间无语也无声!然而道德又不能跻身其间,独独人类才有道德困惑!

图片发自App

                                              我们的道德正义感来源于何处,我们认同的善与恶的对立,美与丑的分别,公与私的权限可以追溯多远,在中国的先秦典籍中存在一个大同社会,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社会的美梦只是知识分子的理想蓝图,即便当年存在这样的大同社会也是久远的古人类,先民草创之初,连文字符号都淹没在历史的迷雾中,仅凭头脑的虚构图去追慕道德的发展史不是缘木求鱼吗!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序言中提到马尓萨斯的一段话非常令我震惊,任何生物,只要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它们的生殖潜力一定远远大于它们的现实生存量!所以马尔萨斯在他的经典著作中《人口论》反而对战争,瘟疫,饥饿,这些天灾人祸中不持批评态度!这也恰好启发了达尔文的核心观点生存斗争是物种进化的动力因。他认为生存竟争恰恰是维护一个种群的数量不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有利表现!               

    道德是在种群的发展中以个体的趋利避害和种群的生存效应发展起来的,

      有一种蚂蚁叫作切叶蚁,它们的蚁穴是一个复杂的地下巢穴,大概有6米深,内部有很多如地道网连接的独立小室,叶片切碎后,由无数外出工作的工蚁带着碎叶回家。但他们并不直接吃这些碎叶,而是用来堆肥,把肥料覆盖在真菌园地,真菌上的园形结瘤是切叶蚁的食物,真菌只是依赖蚂蚁来繁殖,并且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能旺盛生长。所有的行为就像自然天成一样,直到十九世纪开始基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才了解到小到一个物种的体貌特征大到对外表现的形为特征都由基因给定,如蜜峰的生存结构如同军团一样,蜂后类似于一个巨大的生殖器,工蜂是劳动模范,勤勤恳恳负责在花丛中采蜜,雄蜂只配种,负责交配!这里面表现出来的是分工精细化和团队集体协作化。这种互助协同的表现恰恰是为了维护种群代代流传,道德的利他主义也是由基因给定的。

图片发自App

      群居集体主义带来的结果就是蚂蚁,蜜蜂可以享受无与伦比的生态战略,令单个生物难以望其项背,蜜蜂能找到花期极短的花朵的蜜,并相互引导来到最佳采集区,蚂蚁同样能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将食物一扫而光,短短几分钟就能招来大量后备军,赶到一瓶打开的果酱前,蜂巢就像一个长满触须的生物可以将指头伸到离它一英里或更远的花朵里。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认为有机体是基因的外在躯壳,基因才是生命的真谛,DNA双螺旋的结构存在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中,这种DNA分子在地球上存在达38亿之久。正因为基因的求存愿望,自私与利他行为正好对应了个体的生存与种群的繁衍,鲑鱼会奋力产卵而死,蜜蜂蜇了其他生物后自己也会丧生。亲代的灭亡是为子代留下更大的生存空间和物质资源。

    有一群人类学家曾深入非洲密林中去观察原始部落的生存状况,这些原始部落还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他们发现这些部落依然存在道德准则,不过是很简单的两条道德条例,第一,不得乱伦,第二,不食同类!其实在狮群中也同遵循着上述两条,雄狮长大后会被其亲代撕咬着逼迫其离开,恰恰是维护不得乱伦的禁忌。

      王东岳说中国文化是重德的文化,一方道德根源于基因的自我延续,自我复自,有机体不得不自私和利他,父母爱自已的子女多于爱侄子侄女,因为子女有一半的基因来源父亲另一半来源于母亲,侄女侄子只含有自己基因的八分之一,另一方面从狩猎转变为农业的生存模式后,人口暴涨,而农业又是集体劳作的结果,这就必然要处理人群之间的关系!道德恰恰是用来处理关系的最佳手段,早期的农业时代又是一个以宗族血缘纽带的部落为单位,尊老爱幼,伦理秩序是最好的管理模式。

    道德没有绝对的含义,它因时困地都在转换着,过去的历史我们认三纲五常为万古不变之理,今时今日我们又认自由平等诚信为道德的主要内容,之所以道德会随物换星移而转换是因为我们的生存结构在改变!维护我们生存结构的是道德,生存结构一变道德也变,所以王学泰说国学作为国字招牌只适合过去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倘若把过去的君臣大义照搬到现在的工业化时代中真是举步维艰寸步难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起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