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对于苏轼,他是一个善于读书之人。在嘉祐元年,他首次进京考试,所写之文被考官欧阳修、梅尧臣看中,但却因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弟子,才给了他第二。后来,经欧阳修的大力宣传下,苏轼声名大噪。随后,也开始了他自己的当官之路。

        可是,当官之路是曲折艰难的,苏轼的才华出众,每写出来的诗文都广受好评。可就因此,许多卑劣小人便开始兴风作浪,来了一场大肆批判,贬低苏轼的乌台诗案,也使苏轼被贬至黄州。

        黄州期间,他开始反省自己,在反省中变得更加成熟。他曾多次到贵州城外的赤壁山浏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我认为他是乐观的,善于观察万物而得出人生哲理。他在被贬期间,在《赤壁赋》中写到“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意为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这里体现了苏轼内心的开阔、平静,仿佛早已把被贬之事抛之脑后,十分的自由,无拘无束。

在《赤壁赋》中,他说到“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举例来说明万物皆是永恒的人生哲理。可以看到苏轼对人生之透彻,观察之细腻,道理之精湛。在被贬后,虽也曾有过痛苦绝望的心境,但善于反省,有乐观豁达积极的心理。而在贵州待了几年之后,苏轼平静地写下了《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他《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他的不畏惧困难的坦荡。其实人生没有什么一帆风顺,要有如苏轼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勇气。这也是《定风波》所带给我的感受。

因才华出众被妒忌而贬至黄州,却也造就了文学大豪的经典名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豁达,心胸开阔。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