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中国哲学简史》(九)

    读《简史》第十七、十八章。

    第十七章叫“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董仲舒的主要贡献就是向汉武帝提供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的哲学理论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学说。

    他认为,宇宙由十种成分组成,其中阴、阳是宇宙形成的主要基础。他的五行理论借鉴阴阳家主张,进行了新的阐发。他主张,“天人一体”,人在身心两方面都是天的复制品。

    对于人性,董仲舒说,天地既由阴阳二气组成,人心自然也由“性”和“情”两种要素组成。同时,他特别强调文化的价值。

    在社会伦理上,董仲舒以形而上学的阴阳学说论证了社会秩序,提出了著名的“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

    董仲舒的政治哲学将政府的统治和天相类比,如作为统治方法的“四政”——庆、赏、罚、刑——就是取法于四季。同时,他还强调,统治者必须顺天而行,否则会招致上天的惩罚。

    历史哲学方面,董仲舒认为朝代的更替不是依循五德运行的顺序,而是依循“三统”,即黑统、白统、赤统的顺序。

    董仲舒的这套理论来自《春秋》,他对《春秋》做了充分的解释。他把春秋所涵盖的历史时期分为“所传闻世”“所闻世”“所见世”三个阶段,这一理论在《大学》《礼记》何休注《公羊传》中都有相类似的说法,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十八章叫“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首先就讲“儒家兴盛”。追根溯源,秦始皇的“焚书”和汉武帝的“尊儒”都是为了实现思想的统一,不同的是始皇帝的做法失败了,汉武帝的行为则确立了儒家的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

    汉武帝的“尊儒”相应地抬高了孔子的地位,在汉代的思想界孔子一度被神化,但最终还是归为了人的行列,认为他只是一名圣人。

    汉代的儒家分为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按冯友兰先生的观点,古文学派可能源于以荀子为首的一派,今文学派可能源于以孟子为首的一派。其中扬雄和王充都是古文学派的代表人物。

    接着讲“道家与佛家”。这里着重强调的一点是,道家与道教、佛学与佛教,是有根本性区别的,前者属于哲学思想,后者属于宗教派别。

    最后,冯友兰先生特别论述了儒家成为统治者最终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读《中国哲学简史》(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