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调和了大的矛盾,也必定会有遗留的怨恨,这怎么能是妥善的方法呢?所以圣人收执借据却不苛责别人偿还。有德的人就像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严苛残酷。天道没有偏私,规律给予善于此道的人。

【经解】

      《道德经》第七十章中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为什么?就是因为道本身是平常的道理,而人们不相信平常是道,不愿做善良的普通人,所以离道越来越远,离幸福越来越远,这就是第七十九章的宗旨。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思是:“调和了大的矛盾,也必定会有遗留的怨恨,这怎么能是妥善的方法呢?因此,不去与人结怨才是最好的,犹如拿着借债的契据存根,却并不向人索取偿还。有德的人就像掌握借据而不追讨的人,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借据而时时追讨的人。自然的规律是没有偏爱的,所以把最平常的生活和待遇给了善良的人。

        这里第一个要解释的是“左契”。古代借贷金钱、粮米等财物都用契券。它是用竹木制成的,中间刻横画,两边刻相同的文字,记财物的名称、数量等,劈为两片;左片就是左契,刻着负债人姓名,由债权人保存;右片叫右契,刻着债权人的姓名,由负债人保存。索物还物时,以两契相合为凭据。

        第二个要解释的就是“和大怨,必有余怨”,是说结了梁子就像在墙上钉钉子一样,就是拔出来也会有伤痕,所以还是不积怨的好。

        第三个要解释的,也许是《老子》中看似最矛盾的一句话:“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大家的疑问是:既然天道无亲,又怎么常与善人”?其实这句话里的常,是平常的意思,全句意思是说:天道对于芸芸众生一视同仁,无偏私厚薄,所以把最平常的、甚至是忽略的生活和待遇给了善良的人。为什么善良的人反而得到平常的、甚至被忽略的待遇呢?这就是天道? 叫‘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曾经对恶人迟迟得不到报应感到迷惑不解。现在我终于明白,因为‘让恶人成为恶人,?就是天道对他们的惩罚。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这便是老子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因为平常就是福,平常心就是道! 天道表面无亲,实际上是最公正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79《道德经》第七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