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灵活扎实的古文教学

原创 沪上恕堂  朱煜讲课  今天

——评彭才华老师《司马光》一课


在我看,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语言,感受古汉语的特色,二是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基础。打基础,就离不开扎实。要让小学生感受文言文特点,就不能只在解释加点字,解释句子,全文翻译这样的事情里打转。乍一听,两者好像有点矛盾。其实不然,扎实不等于死记硬背。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彭才华老师的这节《司马光》给我们带来了启发。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以及词句含义与白话文有很多不同。因此,很多同行拿到文言文,首先想到的就是为学生解释重点字词。这样教当然不错,可是这种教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陈旧了,能吸引住学生吗?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有的。彭老师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不是“放羊”不管,而是搭建平台,教会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感悟。

比如,在理解“群”“儿”“戏”这些字时,彭老师先是提问,然后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说出“群儿戏于林”,“群儿戏于亭”,“群儿戏于池”等句子,在语境中,在语言的使用中,理解关键字的含义和句子的意思。这是指向运用的字词理解,要比单纯理解加点字好得多。

再如,出示图片,让学生找出瓮和缸的区别,以此理解“登”的含义。让学生比较“群”和“众”,明白只有司马光在紧急情况下很镇定,没有逃跑。又通过比较“水流”和“水迸”,来感受事发时的气氛。

小学生学习语言最有效的三种方式分别是,比较、图示、批注。在课堂教学中,彭老师用了两种,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分享交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得扎实有效。

上述教学环节灵活而扎实地解决了基本字词的理解和故事内容的把握。彭老师没有到此为止。文言文学习中,朗读非常重要,当学生理解字词后,彭老师安排了下列与朗读有关的教学环节:

1.生齐读课文。

2.师领有节奏地读全文。

3.生有节奏地齐读全文。

4.师范读。

5.生齐读全文,读得有变化。

学生通过教师的朗读示范,既对课文意思有了更深的理解,又提高的朗读能力。真正将朗读与理解整合起来了。接下来的环节无疑是整节课的高潮——

师:接下来,还可以怎样读呢?考考大家,老师说一句,你们读一句。比如,我说“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多开心啊”,你们读——

生:(读)群儿戏于庭。

师:你看,有一个孩子竟爬到了大水缸上,真是个淘气鬼!

生:(读)一儿登瓮。

师:啊,不好!那孩子脚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水缸里了!缸里那么深的水,一下子没过了他的头顶。这可怎么办啊!

生:(读)足跌没水中。

师:其他孩子都吓傻了,一下子慌慌张张地跑掉了!

生:(读)众皆弃去。

师: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他迅速拿起石头,用尽气力对着大缸砸去!

生:(读)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水缸里的水哗啦啦地涌了出来,淘气的小孩子也得救了!

生:(读)水迸,儿得活。

师:理解到位,合作愉快!掌声表扬你们自己(掌声)。


老师用拓展讲述引导学生背诵。这样的方式,一是降低了当堂背诵的难度,二是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来表达,可谓一举两得。

如果说,彭老师一开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是让人想不到的。那么理解了课文内容回过头来再次理解词句,并将朗读、背诵指导与之结合在一起,更是叫人意外,同时也不由得要鼓掌叫好。

学习文言文,说简单很简单,无非是读读背背讲讲议议。但是彭老师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将传统的老方法用出了新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