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屯卦中的“复象”
复象是指一个卦或一个爻有两个或多个象,单象就是一个卦或一个爻只有一个象。屯卦的卦象与爻象没有单象,都是复象。例如屯卦的卦象可以分为好几个,“元亨”是一个象,“利贞”是一个象,“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也都可以看做是屯卦的卦象。再如初爻的“磐桓”是一个象,“利居貞”是一个象,“利建侯”还是一个象,这些都是复象。
复象的象与象之间可能有联系,也可能没有联系。有联系的例如屯初这三个象之间,虽然是各有所指,但从屯卦始出现了强弱的差别,出现了卦体的倾斜,出现了天道与人道的错乱,这个“磐桓”可以解释为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居贞”、“建侯”就是新君所采取的一些应当措施,这可以看做是它们之间的联系。没有联系的例如上爻的两个象之间,“乘马班如”是因为初爻依照人道至二,对二、上、四爻有一个推动或拉动。“泣血漣如”是因为五上之间是一个“天人相悖”和“地人相背”,这就是说,“乘马班如”不是“泣血漣如”的原因,“泣血漣如”也不是“乘马班如”的结果,如果说“乘马班如”是“泣血漣如”的原因,为什么二爻与四爻同为“乘马班如”,却没有“泣血漣如”呢?
102、蒙卦的取象
蒙是继乾、坤、屯以后出现的第四个卦,让我们先把屯蒙卦的卦辞与爻辞录出。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
从蒙卦的卦辞与爻辞可以看出,在蒙卦中,有一部分象是沿用乾坤卦的象,比如“亨”、“利贞”等,这些可以看做的乾坤卦中主象的伴象,它们一定与主象有相同之处,也一定有所不同。
除了沿用前面卦的象以外,蒙卦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象,例如 “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包蒙”、“納婦”、“子克家”、“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困蒙”、“童蒙”、“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等。
在这些新象当中,有的属于独象,例如“初筮”、“刑人”、“桎梏”、“金夫”等。
蒙卦中有两个单象,一个的四爻的“困蒙”,另一个是五爻的“童蒙”,其它爻都是复象。
对于蒙卦的象,也可以按照卦体与易道分类,卦体有整体与局部之分,反映屯卦整体的象就有“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等,这些就是卦象,而爻辞中的象就是局部象,例如初爻的“发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等。
易道有天地人之分,例如“见金夫”就是一个人道象,“不利为寇”也是一个人道象,而“包蒙”则是天道象,也是地道象。“纳妇’ 则是天道象。
在重象当中,如果是第一次出现,那么它就是主象,后面陆续出现的就是伴象。屯卦中的主象有“童蒙”、“家”、“取女”、“寇”等。
103、蒙卦的“独象”与“重象”
“独象”就是全部经文中只出现过一次的字或辞,蒙卦中的“独象”有“初筮”、“刑人”、“桎梏”、“纳妇”、“子克家”、“金夫”等。
蒙卦辞讲“初筮告”,如果把“初筮”当做一个辞,那么这个辞就是一个“独象”,“初筮”是什么意思呢?“筮”字一说是古代用蓍草占卦:“龟为卜,策为筮”。其实周易经文中没有“卦”字,有“筮”字,“筮”字的意思应当就是“卦”,至少是卦的同义语。周易有六十四卦,排在前面的就是“初筮”,前面说了,后面就可以类推,不再重复,这就是“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例如前面的三个卦都有“元”字,有天元,有地元,还有人元,蒙卦的卦辞与爻辞没有“元”字,这是否说蒙卦无“元”呢?不是的,蒙卦的天元、地元与人元可以推导出来,所以就不再说“元”字。“筮”字在经文中还有一处,这就是比卦辞讲的“原筮元永贞”,比卦在卦序中排在第八位,所谓“原筮”就是指的它的上一个卦师卦,“原筮元用贞”的意思就是师卦的人元继续充当比卦的人元,只是改变了时间与运行的方向。由此我们知道了所有排在单数的卦都叫“原筮”,紧随其后的就可以叫“复筮”,“原筮卦”的共同点是所用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复筮卦”的共同点是所用天干为己庚辛壬癸甲。
“刑人”是意思就是对人施以刑罚,蒙卦初爻辛受天道与地道的影响,有向四爻壬转移压力的趋势,这个趋势就是“刑人”,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壬的一个取象就是“人”,由于初爻至四不合人道,所以“刑人”也就是对人的一种非人道的“礼遇”。
“桎梏”的意思不需要解释。蒙二庚至初爻辛是既合天道,也合地道,这就好比初爻的“桎梏”,初爻要摆脱这个“桎梏”,只有向四爻方向进发,这就是“用说桎梏”。
“纳妇”的意思也很简单,但这妇具体是指哪个爻却不一定清楚,蒙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二爻庚“纳妇”就是指的五爻己,五为阴,二为阳,由五己至二庚合乎天道,但是不合人道,合乎人道的阴阳和合是“匪寇婚媾”,不合人道的阴阳和合就成了“纳妇”。
“子克家”就是儿子克制了家庭。二为庚,三为甲,由二至三合乎人道,这也可以看做是“匪寇婚媾”,但换一个角度讲,甲在蒙卦中是诸爻在天道上的归宿,故比拟为“家”,在这种情况下,二爻就成了“子”,二爻至三不合时宜,所以是“子克家”。“子可家”是个“独象”,但是单独看“子”和“家”。它们又是重象。
“金夫”的意思就是有钱的丈夫,这个“丈夫”具体说就是二爻,二为阳,三为阴,由二至三合乎人道,对三爻而言就是“金夫”。“金夫”是一个“独象”,但是单独看“金”与“夫”,它们又是重象,而且是主象,因为后面“金”字、“夫”字都有出现,我们再继续探讨。
“重象”就是经文中不只一次出现的象。蒙卦除了独象以外,大多还是属于“重象”,例如“蒙”、“亨”、“我”、“童蒙”、“取女”、“御寇”等,这些象就是在经文中多次出现。
104、蒙卦的“单象”与“复象”
“单象”就是一个卦或一个爻只有一个象,“复象”就是一个卦或一个爻有多个象。蒙卦中有“单象”,也有“复象”。例如四爻的“困蒙”与五爻的“童蒙”,这就是“单象”。蒙二的“包蒙”是一个象,“纳妇”是一个象,“子克家”又是一个象。蒙二的爻象就是“复象”。
“单象”注重的是这个爻的性质、处境,“复象”注重的是这个爻与其它爻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爻的观察。例如蒙二的三个象就是反映了二爻与周边三个爻的关系。
105、“蒙”的主象与伴象
蒙卦的卦名是“蒙”,这可以看做是个主象,“蒙”的意思就是蒙蔽、蒙昧、掩盖。与这个主象相联系的伴象就有“童蒙”、“包蒙”、“发蒙”、“困蒙”、“击蒙”。
对于蒙卦的解释,传统易学多依据八卦,认为蒙卦的下卦为水,上卦为山,其实蒙卦的卦象与爻象当中是一点山和水的影子也没有。蒙卦是屯卦的“覆卦”,屯是个局部失衡卦,蒙也是个局部失衡卦,不同的是,屯是个比较稳固的失衡卦,蒙是个严重的失衡卦,这主要看初爻是阴是阳。另外就是屯是个原筮卦,所用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蒙是个复筮卦,所用天干为己庚辛壬癸甲。蒙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五爻己是蒙卦在时间上的开始阶段
了解了上述内容,也就知道“童蒙”是怎么回事了,“童”为儿童,这是人生的初始阶段,用人生的初始阶段比拟蒙卦的开始阶段,这就是“童蒙”的意思。按照时间阶段划分,五为初始阶段,二爻庚为第二阶段,初爻辛是第三个阶段,按照观察或叙述的顺序是初爻为开始阶段。依据人道是初爻渐次上行,依据天道却是五爻己渐次向初爻辛发展,这就是卦辞上说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天道与人道的错乱,是蒙卦以及其它卦难解的一个基本原因。
同样,了解了蒙卦天道与人道的错乱情况,也就知道了“包蒙”是怎么回事,蒙二为庚,初为辛,由二至初既合天道,也合地道,对于初爻来说,这就是一个“桎梏”。
二爻的压迫,迫使初爻向四爻方向进发,这就是“发蒙”。只有“发蒙”,才能摆脱二爻这个“桎梏”。
依据天道与地道,四爻壬的运动方向是上爻癸,四为阴,上为阳,这可以看做是四弱上强,假如上爻不接纳,那么四爻就只能困在那里,这就是“困蒙”。
四爻至上不合人道,对于上爻而言这就是“寇”,上爻的 “利御寇”就是防御四爻,“击蒙”也是打击这个爻。上爻处在三道分途当中,依据天道是三爻甲,依据地道是二爻庚,依据人道是“反身”至五。从稳定卦体的角度讲,就是上爻不宜至三,也不宜至二,这就是“不利为寇”,因为至三至二都不合人道。
按照时间顺序,蒙卦经历了“童蒙”、“包蒙”、“发蒙”、“困蒙”这几个阶段,到上爻受到了反击,由此可见,蒙卦中并非所有的爻都是“蒙”,五二初四可以看做是“蒙方”,上与三是“反蒙方”。这好比雾霾,自五开始,遮天蔽日,但到了上爻便被迫停止。
106、“童”的主象与伴象
蒙卦辞与五爻辞讲“童蒙”,假如我们单独看“童”,那么这个“童”也是一个主象,伴象则有“童观”与“童牛”。
作为主象的“童蒙”,我们说是借儿童比喻时间上的开始阶段。
观卦初爻讲“童观”,这个“童”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也是说开始阶段,观察必须在明暗对比当中才能进行,如果是绝对光明或者绝对黑暗,那是什么也观察不到的,观卦中有两个阳爻与四个阴爻,如以阳喻明,以阴喻暗,那么一般说就是有明暗对比,但观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上爻为阳,但在卦体上处在初爻的对立面;五爻为阳,但这个爻却是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所以站在初爻的立场上,就像是儿童的观察,若明若暗,另外,观察的顺序不一定就是事物本身发展的顺序,初爻是观察的起点,这也是初爻叫“童观”的一个原因。
大畜四爻讲“童牛之牿”,这个“童牛”是怎么回事呢?牿是绑在牛角上使其不能抵入的横木,“童牛”在这里可以说是未长角的小牛,但更确切的意思应当是“秃”,大畜卦的天道是辛甲壬己庚癸,三爻壬的一个取象是牛,四爻己是大畜卦在天道上的开端,按照人道是三爻至四,但由壬至己需要七个时间单位,这就可以使四爻避免三爻的顶撞。三爻壬不一定就是小牛,但从没有顶撞能力上讲就是“童牛之牿”。
从“童”的主象与伴象可知,“童”就是比喻开始阶段,但开始阶段有天道与人道上的区分。另外,在特定的情况下,“童”也可以当做“秃”或不生长讲。
107、“取女”的主象与伴象
蒙卦三爻讲“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屯三为什么要讲“勿用取女”呢?原来经文上说的“婚媾”、“纳妇”、“取女”等等,一般都与阴阳有关,阳象征男,阴象征女。蒙卦中有两个阳爻,四个阴爻,三爻是个阴爻,所谓取女,一定是与阳爻有关。蒙二为阳,三为阴,由二至三合乎人道,照理说这是一个“匪寇婚媾”,但由庚至甲需要四个时间单位,这是卦爻运动的一个极限,不是一般的不合时宜,所以二爻辞把二与三的关系叫“子克家”,在这里,二爻的取象是“子”,三爻的取象是“家”。三爻还可以取象为“女”,所谓“勿用取女”不是指的二爻,而是指的上爻,上为癸,三为甲,由上至三合乎天道,既然合乎天道,为什么上爻还“勿用取女”呢?原因有两个,一是三爻受到了二爻的威胁,二爻至三虽然是运动速度的极限,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假定二爻加速至三,那么这就对三爻造成冲击,无论是“子克家”,还是“见金夫,不有躬”,都是指的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上爻也就不宜至三。二是上爻有稳固卦体的任务,不宜擅动,上爻至三对卦体的稳固不起任何作用,因此也就不宜至三,这对三爻讲就是“勿用取女”,对上爻讲就是“不利为寇”,当然“不利为寇”还有一个不宜至二的问题。
假如我们把“取女”当做一个主象,那么伴象还有“取女吉”和“勿用取女”。
“取女吉”是咸卦的卦辞,咸卦为什么要讲“取女吉”呢?在易学史上,通常的解释就是咸卦的下卦为艮为少男,上卦为兑为少女,少男向少女求爱,所以是“取女吉”,其实三爻卦的艮兑与男女没有任何一点关系,照此说法,蒙卦下卦为坎为中男,上卦为艮为少男,两个男人同在一卦,而爻辞中又是“纳妇”,又是“取女”,岂不是一塌糊涂。咸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咸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四爻丙是个阳爻,上爻丁是个阴爻,四爻至上合乎天道,也有利于卦体的稳固,这就是“取女吉”的原因。
姤卦辞也讲“勿用取女”,这是因为姤卦是个平衡卦,姤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初爻支撑着卦体,但却是个阴爻,如果受到伤害,难免卦体不稳,所谓“勿用取女”,就是不要惊动这个爻。
从“取女”的主象与伴象可知,第一就是阳爻为男,阴爻为女,“取女”就是阳取阴;第二是合乎天道但不合人道,第三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卦体的稳固。
108、“御寇”的主象与伴象
在经文中,“寇”字第一次出现在屯卦,屯二讲“匪寇婚媾”,屯初为阳,二为阴,初爻至二走的是人道,所以爻辞说是“匪寇婚媾”。由此我们知道了走不走人道,是判别“君子”与“寇”的一个标准。
蒙上讲“不利為寇,利御寇”,上爻的人道走向是“反身”至五,所谓“反身”就是改变运动方向,蒙上为癸,癸改变运动方向就是要变成乙,变成乙以后再向五爻方向运动,就是合乎人道,如果走其它道 不是人道。蒙上至二合乎地道,至三合乎天道,如果走这两条道,那就是“为寇”。蒙四依照天道与地道是至上,对上爻二言这就是“寇”,因为由四至上也不合人道。上爻的“利御寇”就是防止四爻的到来。
如果把蒙上的“利御寇”当做一个主象,那么还有一个伴象就是渐卦三爻。渐卦是个平衡卦,渐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三爻丙处在“天人相左”当中,依照人道是至四,依照天道是至初,假如是三爻欲保持不动,那么还要提防上爻的到来,上爻至三也是合乎天道。据此我们说三爻的“利御寇”就是御防上爻,上爻至三不合人道,所以也就是“寇”。
由“利御寇”的主象与伴象可知,“寇”就是不走人道,这种不走人道的行为有可能对他人或卦体造成伤害。
109、需卦的取象
在周易卦序中,需卦排在第五位,先让我们把这个卦的卦辞与爻辞录出: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从这些卦辞与爻辞中可以看出,需卦也有独象与重象之分,属于独象的有“沙”、“出自穴”、“入于穴”、“不速之客三人”等,其它大部分属于重象,因为经文中不止出现一次。
在重象当中,有的是需卦首次出现,这样的象就是主象,属于主象的有“需”、“孚”、“光”、“利涉大川”、“郊”、“恒”、“小有言”、“泥”、“致寇至”、“酒食”、“敬之”等。
110、需卦的“独象”
需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需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这个天道与屯卦是一样的。与屯不同的就是屯是二三为阴,需是二三为阳,屯卦是三五失衡,需卦则是二四失衡,由于这些不同,需卦在取象上与屯卦也就有了很大差异。
需卦还有个重要特点就是站在上爻的立场上看待上爻与其它爻的关系。需卦初二三四五爻都有“需于”二字,唯独上爻没有,这就是因为上爻是“需方”,其它爻则成了“供方”。围绕供需矛盾,展现了每个爻的地位与作用。了解了需卦的态势,也就知道了需卦中“独象”的意义。
“沙”字是一个“独象”,需二为什么要讲“需于沙”呢?难道说是上爻要盖房子才想到了“沙”吗?不是的,这里就是讲上爻与二爻之间的一种松散关系,上为丁,二为己,两者为邻,但却没有直接联系,这种松散关系,就用“沙”来表示。
“出自穴”是个“独象”,但是联系上爻的“入于穴”也就不难明白,这个“穴”就是表示阴爻,需卦中只有这两个爻为阴,其它爻为阳,由此我们知道了卦体上有了凸起与塌陷。
“不速之客三人”的具体所指到底是哪些爻?这在易学史上也是个难题,原来上为丁,四为甲,初为乙,三为丙,四、初、三这三个爻依照天道是至丁,又因为这三个爻至丁走的不是人道,所以被称为“不速之客”。
从上述“独象”当中可以看出,爻与爻之间的关系有紧密与松散之分,这在坤卦辞的“得朋”、“丧朋”可以得到启示,也可以从“血”与“裳”等象得到启示。在六爻失去均衡的情况下,卦体有了凸起与塌陷。爻的运行有天道、地道、人道之分,这些内容就是由需卦的“独象”所反映的,它们虽然单独,但却有普遍意义。
111、“需”的主象与伴象
“需”是一个卦名,也是一个主象,“需”的意思就是需要、需求,有需要、需求就有供给,需卦就是围绕着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展现了爻与爻的各种关系。
需卦六爻当中有五个爻的爻辞上有“需于”,只有上爻没有,这就说明,上爻才是需方,其它爻都是供方,需卦的一个特点就是站在上爻的立场上看待它与其它爻的关系,这些关系主要有远需与近需,必需与不需,内需与外需,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等。
初爻讲“需于郊”,这个郊就是一个远需,在卦体上,从空间角度看,初爻与上爻处在对立面,也可以说是距离上爻最远,故以“郊”为喻,其它爻则都与上爻为邻。
二爻讲“需于沙”,三爻讲“需于泥”,“沙”为松散之物,“泥”则为紧密难分之物,这说明二爻与上爻的联系松散,三爻则与上爻的联系紧密,掌握了需卦的天道,这种关系也就不难理解。
四爻讲“需于血”,五爻讲“需于酒食”,“血”为内在之物,“酒食”为外在之物,四爻甲是上爻丁的内需,五爻戊是上爻丁的外需,这种关系在掌握了天道以后也不难明白。
“沙”、“泥”、“血”、“酒食”可以看做是物质需求,“不速之客”可以看做是精神需求,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
从“需”的主象与伴象可知,需求、需要是共性,但具体需要什么?怎样才能满足需要,这则是每个爻的特性。
112、“孚”的主象与伴象
需卦辞讲“有孚”,这是“孚”字第一次出现,因而是个主象,后面与“孚”有关联的除了“孚”、“有孚”以外,还有“其孚”、“以孚”、“厥孚”、“罔孚”、“交孚”、“斯孚”、“乃孚”、“孚于嘉”、“孚于剥”、“孚乃利用禴”、“中孚”等。
“孚”字从“爪”从“子”,这里反映是一种主从关系,可能是“主”,也可能是“从”,当做“主”时,它就是俘获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做“从”时,它就是被俘获,是矛盾的次要方面。需卦讲“有孚”,是说这个卦开始出现了这种主从关系,比如说需卦六爻可分供需双方,双方互相依赖,但有一个主次,供方位主,需方就要服从供方;需方为主,供方就要服从需方。
其它卦中,如果卦辞或爻辞出现了“有孚”二字,就是表明出现了这种主从关系,比如说讼卦卦辞也讲“有孚”,表明也有这种关系存在。具体哪个或哪些爻为主,哪个或哪些爻为从,需要具体分析,一般说来,当做“主”的一方,一定是有支配能力,当做“从”的一方,无法与占主导地位的爻相抗衡,又走投无路,只有被迫或甘心地服从。需卦上爻是个弱爻,又走投无路,这是一个服从者。讼卦初爻为需上所变,仍然还是走投无路,所以讼卦的服从者就是初爻。
泰卦三爻讲“勿恤其孚”,四爻讲“不戒以孚”,可见三爻是主,四爻是从。
大有五讲“厥孚交如,威如,吉”,大有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大有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五爻是唯一的一个阴爻,但它却是天元,是大有诸阳爻的归宿,故从五爻看来,其它阳爻都是自己的服从者,阳爻强大,相互交错,这就是“厥孚交如,威如,吉。”
晋卦初爻讲“罔孚,裕無咎”,晋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初爻受四爻压迫,形似被俘,但晋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初五之间是个“天地相悖”,所以初爻不是被俘者,它还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睽卦四爻讲“交孚”,从人道上看,睽四处在三五两个阴爻之间,所谓“交孚”,是说这个阳爻俘获了两个阴爻,也可以说是阳爻为两个阴爻所俘获。
解四讲“朋至斯孚”,解卦是个平衡卦,解卦的天道是甲辛庚癸壬己,解四说的“朋”是指五爻壬,朋友到来,这是自己的服从者。但是五爻至四正与人道相背,四爻至初也不合人道,因此五爻又说“有孚于小人”。
革卦卦辞讲“己日乃孚”是说在革卦中,己日是革卦在天道上的终结,这一天没有活力,只有服从。
一般说来,单说“孚”字就是服从者,但由于各卦的态势不一样,或者说服从者的处境不一样,因此“孚”也就有了多种状态与命运。“孚”也不一定都是人,也可能是俘获物,比卦的“有孚盈缶”,这里的“孚”可能是酒、水一类。“有孚攣如”是说服从者没有自由,不得舒展。“孚号有厉”是说服从者悲伤哀嚎。
“有孚颙若”是观卦的一个卦象,是形容服从者长得头大的样子,这里所说是“孚”就是指的五上两个阳爻。
“孚”也有一个走什么道的问题,“有孚在道”是说有服从者处在人道上,“有孚中行”是说服从者取中道而行之。“有孚不终”是说服从者不能在人道上坚持到终结。
“孚”的生存状况也不一样,有“孚于嘉”,也有“孚于剥”,有的用于交换,如“孚兑”。还有的是“孚”的庇护所,如“孚乃利用禴”。至于“孚”的作用,则有“有孚惠心”、“有孚惠我德”等。
六十四卦有一个中孚卦,“中孚”的意思就是俘获于中,或者是于中俘获。
从“孚”的主象与伴象可知,“孚”字表达是不是什么诚信,而是一种主从关系,
113、“光”的主象与伴象
需卦辞讲“光亨”,如果我们把“光”独立出来,那么这里的“光”就是一个主象,后面出现的“观国之光”和“君子之光”就是伴象。
对于“光”,科学上的定义是指所有的电磁波谱。光是由光子为基本粒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称为波粒二象性。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等透明的物质中传播。易经中的“光”是什么呢?应当也是基本粒子的传播,其特点是阳爻向阴爻的传播。需卦是个局部失衡卦,需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需四上为阴,其它爻为阳,需四是个阴爻,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任何光线也传播不到这里。需卦是站在上爻的立场上看待它与其它爻的关系,本身是个阴爻,因此所谓“光亨”,也就是有光线通达这里。到底是哪个阳爻通达上爻呢?原来就是三爻丙,三爻至上合乎天道,但因为三五互衡,这里没有地道的作用,因此三爻也就不可能整体至上,只能是“数”,也可以看做是基本粒子。
观卦四爻讲“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观卦是个局部失衡卦,观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五上两个爻为阳,其它爻为阴。观五虽然是个阳爻,但却处在终结阶段,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也可以说是不会“发光”,具有发光性质的就是上爻辛,上爻辛依据天道可以把“光”传播到四爻壬,这就是“观国之光”,五爻虽然不能发光,但有吸纳能力,五爻为甲为“王”,四爻依据人道是至五,由壬至甲只需两个时间单位,所以说是“利用賓于王”,即以宾客身份去朝拜大王。这里的“光”可以理解为“影响”。
未濟五讲“君子之光”。未濟卦是个平衡卦,未濟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这个天道与观卦是一样的。未濟卦初三五为阴,二四上为阳,五爻讲“君子之光”,这个“光”也一定来自四爻,四爻至五合乎人道,因此是“君子”。
从“光”的主象与伴象可知,“光”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可以是光线,也可以理解为“影响”,是阳向阴的传播,一般是依据天道,但也可以“衍射”,即改变运行的方向。
114、“利涉大川”的主象与伴象
需卦辞讲“利涉大川”,这是一个主象,因为后面还多次出现“利涉大川”。“利涉大川”的辞义不难理解,难的是在卦体上什么是“大川”?是哪个爻涉渡?
在卦体上,初二三四五上是人道,依照人道行进是没有“大川”的,所谓“大川”就是不按照人道行进,比如说由初越过二三四爻直接至五,这就是“涉大川”,从人道的观点看也可以叫“抄近道”。需卦没有具体指出是哪个爻“利涉大川”,但从卦体的态势上可以看出,“利涉大川”的就是三爻,三爻依照天道直接至上,有利于诸爻的通达,因此卦辞讲“利涉大川”。
需卦三爻至上,可以取象为“光亨”,也可以取象为“涉大川”。“光亨”可以理解为光线照射,也可以理解为影响所至,“涉大川”是指行动的路线。总之,一个爻的行动路线有多条,只要是在人道上超过二至三个爻,这样的行动就可以叫“涉大川”。
作为伴象的“利涉大川”在经文中共出现了八次,其中卦辞有六次,这就是同人、蛊、大畜、益、涣、中孚。爻辞有颐上、未济三。
同人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同人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初爻至五合乎天道,五爻辞讲“大師克相遇”,就是五与初相遇。
蛊卦是个整体失衡卦,蛊卦的天道是庚甲辛己癸壬,初爻庚至五爻癸,需要三个时间单位,这个运动,有利于三爻至初,可以保持卦体的稳固。
大畜是个整体失衡卦,大畜卦的天道是辛甲壬己庚癸。大畜卦可以说有两个“大川”,一个是由三直接至上,另一个是由上直接至二,这两个“涉大川”都有有利条件,对卦体的稳定与诸爻的通达也有好处。
益卦是个局部失衡卦,益卦的天道辛庚甲壬己癸。就益卦来讲,五爻至二和上爻至三,就有利于诸爻的通达,从人道上看又都隔着两个以上的爻,这就是益卦“利涉大川”的原因。
涣卦是个整体失衡卦,涣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涣卦的“利涉大川”就是上爻至三或者初爻至五,这有利于卦体的稳定,所以是“利貞”。
中孚卦是个整体失衡卦,中孚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所谓“利涉大川”也是指的初爻至五或者上爻至三,这两条路线都合乎天道,有利于诸爻的通达。
颐卦是个平衡卦,颐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上爻至二合乎天道,也是一个阴阳和合,所以是“利涉大川”。
未济卦是个平衡卦,未济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三爻的最佳选择是待时至上,这虽然不合时宜,但毕竟时间间隔较短,所以是“利涉大川”。
从“利涉大川”的主象与伴象可知,“大川”就是在人道上抄了近道,比如由初至五、由三至上、由五至初、由五至二、由上至二或者由上至三等等。“利涉”就是适宜涉渡,目的则是有利于卦体的稳固或者诸爻的通达。
假如我们把“大川”单独作为一个主象,那么除了“利涉大川”以外,还有“不利涉大川”、“不可涉大川”、和“同涉大川”这样几个伴象。
讼卦辞讲“不利涉大川”,讼卦是个局部失衡卦,讼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所谓“涉大川”是指由五至初和由上至三。由五至初合乎地道,略不合适宜(由己至辛),只是这里牵扯到三爻至上的问题;由上至三合乎天道,但不合地道与人道,且将失去对二爻与四爻的控制与仲裁作用,所以这两个“涉大川”都不可取。
颐卦五爻讲“不可涉大川”,颐卦是个平衡卦,颐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五爻是颐卦在时间上的开端,如果运动就是一种主动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卦体的稳定,五爻的爻位宜保持不动,这就是“居貞吉,不可涉大川。”这里的“大川”就是由五至初。
谦卦是个局部失衡卦,谦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谦卦初爻讲“用涉大川”,这个“用涉大川”就是离开初位至五,谦初是被动的、被迫的,但这个运动对于卦体的稳固是有利的,所以说它是“君子”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这是“君子”的一个特例。
115、“致寇至”的主象与伴象
需卦三爻辞讲“需于泥,致寇至”,“致寇至”的意思不难理解,就是招致贼寇到来的意思。问题是需三为什么要讲“致寇至”?原来需卦是个局部失衡卦,需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这个天道与屯卦是一样的,屯初“磐桓”,这是因为有五爻的压迫,也因为初爻至三既合天道,也合地道,至二合乎人道,但不合时宜。需卦是二四失衡,二爻压迫初爻,断绝了初爻至二的通道。三五平衡,三爻至上也就不再是“即鹿无虞”,在这种情况下,需初要么是不动,要动就只能至三,由初至三不合人道,所以对三爻来说就是“致寇至”,这个“寇”就是指的初爻。蒙卦上爻讲“利御寇”,这是因为四爻至上既合天道,也合地道,只是不合人道,对上爻而言就是“寇”。蒙卦变需卦,蒙上变成了需初,蒙四变成了需三,需三所谓的“寇”却成了需初,前者是蒙上癸视四壬为“寇”,后者是需三丙视需初乙为“寇”。
“致寇至”的伴象就是解卦三爻,解卦是个平衡卦,解卦的天道是甲辛庚癸壬己,上爻至三合乎天道,对上爻而言就是“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对三爻而言,由于上爻至三不合人道,所以就成了“致寇至”。
从“致寇至”的主象与伴象可知,是“寇”不是“寇”要看站在什么立场上,可以肯定是的是,“寇”一定是不走人道。
116、“大君”的主象与伴象
师卦上爻讲“大君有命”,这里的“大君”因为是首次出现,可以看做是个主象。
师卦是个失衡卦,师卦的天道是丙乙己丁甲戊,师初至二,正与天道地道犯顶,这种态势,用人事做比拟也可以说是弱君遇到了强臣,师初失位是必然的,到底哪个爻有可能取代初爻呢?原来就是上爻。比卦辞讲“原筮元永貞”,所谓“原筮”就是指的师卦,师卦初爻变方不变位,继续充当比卦的初爻,这就是“原筮元永贞”,但其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在师卦中,初爻是执政者,到了比卦,虽然还在初位,但却已经下野。比卦变小畜,比上变成了小畜初,小畜卦是个原筮卦,初爻是执政者,这就是师卦上爻所说的“大君”。
履卦三爻讲“武人为于大君”,这是一个伴象。履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履卦的天道是壬己辛甲癸庚。三爻辛是履卦中唯一的一个阴爻,但这个弱爻如果是刚武不屈,也有可能成为执政者。果然经过泰否两卦,这个爻成了同人卦的初爻,同人卦是个原筮卦。
临卦五爻讲“知临,大君之宜”,临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临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临卦是个原筮卦,初爻是执政,初爻的依照天道是至五,五爻所谓的“大君之宜”就是指的初爻最佳的一个出路。
从“大君”的主象与伴象可知,“大君”就是原筮卦的初爻,原筮卦的初位也可以叫做“君位”。
117、“小人”的主象与伴象
师卦上爻讲“小人勿用”,这里的“小人”因为是首次出现,可以看做是主象。
师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二,二爻至初,既合天道,也合地道,只是正与人道犯顶,如果二爻至初,那么这就是小人的行为,上爻所谓“小人勿用”,就是不赞同二爻至初。
否卦二爻讲“小人吉,大人否”,否卦是个整体失衡卦,否卦的天道是壬癸己辛甲庚,为什么否二要讲“小人吉,大人否”呢?原来这里的“小人”与“大人”首先是一个比喻,小人喻阴,大人喻阳,其次是“道”,“小人”是指那些不依照人道而行的人。否二为阴,受四爻制衡,有一种向上的趋势,如果二爻直接向上,那就是“小人”的行径,但这对否二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所以是“小人吉”。假定否二是个阳爻,也就是所谓的“大人”,那么二与四就处于平衡状态,否二也就没有了向上的趋势,卦体也就变成了“讼卦”,在这种情况下,否二也就陷入闭塞的局面,这就是“大人否”。当然,所谓的“大人否”只是一个假定,否初、否二的爻辞中都有一个“亨”字,这种特意的强调,也是经文中少有的。
大有卦三爻讲“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大有是个局部失衡卦,大有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三爻为己为地元,爻辞称它为“公”,表明它的身份非同一般,但是与天元甲比较,它的地位就略逊一等,“天子”就是指的五爻甲。“公用亨于天子”也就是三爻与五爻的沟通。但三五之间被四个阳爻所间隔,这样三爻的运动方向也就有个选择的问题。三爻至初合乎地道,但是不合时宜(由己至癸),也不合人道;三爻至二合乎天道但正与人道相悖;三爻至上是三道不合;三爻至四合乎人道,但也不合时宜(由己至壬),那么到底三爻该选择哪个方向呢?从“小人弗克”可以看出,三爻选择的是至四,在三爻看来,公爵向“天子”纳贡是个天经地义的事,由三至四再至五又合乎人道,想要阻挡的必定是“小人”,“小人”是阻挡不了的。
观卦初爻讲“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观卦是个局部失衡卦,观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由于初五之间是个“天地相悖”,所以观卦又是一个动态平衡卦。在这种情况下,初爻虽弱,但没有灾难,但如果遵循人道至二就很困难,因为由癸至庚需要七个时间单位,这就是“小人無咎,君子吝”的原因。
剥卦上爻讲“君子得輿,小人剝廬”,剥卦是个平衡卦,但却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卦,剥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上爻处在“天人相背”当中,依照天道是至三,依照人道是返身至五,所谓“君子得舆”就是坚持人道至五,所谓“小人剥庐”就是不按照人道运动。
遯卦四爻讲“君子吉,小人否”,遯卦是个局部失衡卦,遯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由于初四之间是个“天地相悖”,所以遯卦是个动态平衡卦,再由于上爻是个阳爻,压制了四爻至上的趋势,这样四爻就只能待时至五,这就是“君子吉,小人否”。
大壮三爻讲“小人用壯,君子用罔”,大壮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大壮卦的天道是辛甲壬己庚癸,由于初三之间是个“天地相悖”,所以大壮卦也是一个动态平衡卦。三爻处在三道分途当中,依照天道是至上,依照地道是至初,依照人道是至四,由于至上至初都不合人道,所以是“小人用壮”,至四合乎人道是为君子,但由于三壬至四己需要七个时间单位,所以是“君子用罔”。
解卦五爻讲“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解卦是个平衡卦,解卦的天道是甲辛庚癸壬己,这是一个陷入僵局的卦,只有四爻至初取代初爻,卦体才有了活力,这就是“君子维有解”,但四爻至初终归不合人道,所以在五爻看来就是小人的行为,五爻是被胁从,这就是“有孚于小人”。
革卦上爻讲“君子豹變,小人革面”,革卦是个局部失衡卦,革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上爻是三道分途,依照天道是指三,依照地道是至四,依照人道是返身至五,所谓“君子豹变”就是待时至五,这需要八个时间单位;所谓“小人革面”就是至三或至四,“革面”不是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的意思,而是以革蒙面,比喻目光短浅,随波逐流。
既濟三爻讲“小人勿用”,既濟卦是个平衡卦,既濟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三爻处在“天人相左”当中,依照天道是至初,依照人道是至四,所谓“小人勿用”就是三爻不宜至初。
从“小人”的主象与伴象可知,“小人”有两重意思,一个是与阳爻比较,阳为“大人”,阴就是“小人”。另一个就是看坚持不坚持人道,坚持人道就是“君子”,不坚持人道,就是“小人”。
118、“命”的主象与伴象
讼卦四爻讲“复即命”,如果我们把“命”作为一个象,那么这里的“命”就是一个主象。
“命”字是一个会意字,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也指动植物的生活能力。讼卦二四争讼,四爻“不克讼”,但能返回来承担起支撑卦体的任务,这就是“复即命”,不难看出,“复即命”的“命”字,可以理解为接到了这样的命令,也可以理解为有这样的能力。
师卦二爻讲“王三锡命”,这里的“命”是一个伴象,它的意思就是王三次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师卦上爻讲“大君有命”,这个伴象则是说师上持有这样的命令。
泰卦上爻讲“自邑告命”,这是讲自身也有支撑卦体的使命。
否卦四爻讲“有命无咎”,这是说否四具有支撑卦体是使命。
革卦四爻讲“改命吉”,革卦是个局部失衡卦,革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革四是革卦的终结阶段,没有进取的能力,但是这个爻是个说变就变的爻,一旦发生变化,就会由“只入不出”变成“只出不入”,因此,所谓“改命”,指的就是这种变化。
旅卦五爻讲“終以譽命”,旅卦是一个整体失衡卦,履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旅五是旅卦是天道上的终结阶段,没有进取的能力,但有吸纳的能力,通过吸纳,解决三五失衡的问题,这就是“終以譽命”。
从“命”字的主象与伴象可知,“命”是一种能力,有“他命”与“自命”之分,“他命”包括天命、王命,对一个爻而言这是客观的,“自命”则是自身所具有的性质或能力。
119、“德”的主象与伴象
讼卦三爻讲“食旧德”,“德”字是个会意字,现在一般的解释就是“德”就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显然,这样的解释是无法说明“食旧德”的,“食”为食用,旧是旧有、原有,“食旧德”的意思应当是食用过去的库存,这个“德”就是“得”,“旧德”也就是过去或已经得到的东西。但“德”与“得”也不完全相同,“德”是专指已经得到的东西,“得”则主要是即将获得的东西。“德”是已经得到的东西,这应当是“德”的本义,但“德”的意义也不单说物质一类的东西,也有精神,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积淀下来,形成一种人文精神,保存与传播,这也是“德”。如果我们把“食旧德”的“德”作为一个主象,那么后面还有一些伴象。
小畜上爻讲“尚德载妇”,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小畜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小畜卦的天道是戊乙甲丁己丙,上爻丙是三道分途,依照天道是至四,依照地道是至二,依照人道是“反身”至五。上爻的最佳选择是至四,但这需要二爻的支持,二为乙,上为丙,对丙而言乙是过去,因此所谓“尚德”也就是提倡从过去的方面获得支持,就像是青年人从老年人那里得到支持一样。所谓“载妇”就是走向四爻,上阳四阴,这里有一个阴阳和合的机会,但认为由上至四不合人道,所以就不说“匪寇婚媾”,而说“载妇”,这里有一些劫持他人妻子的味道。
恒卦三爻讲“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卦是个局部失衡卦,恒卦的天道是辛甲壬己庚癸,初三之间是个“天地相悖”,因此恒卦还是一个动态平衡卦。三爻的“德”就是接纳初爻这种接纳有利于卦体的稳固与诸爻的通达,这就是“恒其德”。“不恒其德”就是不接纳初爻,还可能凭借地道取代初爻,谋权篡位,这就是“或承之羞”。
五爻是个阴爻,四爻是个阳爻,由四至五是个“天人合一”,也是一个阴阳和合,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良好局面,五爻的“恒其德”就是要保持这种局面,但如果五爻变阳,卦体就变成大过,四爻至五也就成了“有它吝”,所以爻辞又讲“贞,妇人吉,夫子凶”。
益卦五爻讲“有孚惠我德”,益卦是个局部失衡卦,益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益五是个阳爻,也是益卦在天道上的开始阶段,有极大的能量和主动权,解决益卦的失衡问题主要看这个爻。当然许多事情也不一定都是五爻亲自做,关键看自己的服从者能否实现自己的意图。五爻的意图是什么呢?概括说就是“惠心”和“惠我德”。益卦五爻的“有孚惠心”就是说有服从者对初爻辛施惠,这个服从者是益二,如果益二把从益五那里得到的“十朋之龟”转给初爻,这就等于加强了益初的基础作用,对此五爻的正确态度是“勿問”,作为地元,五爻是吉祥的,服从者的行为是在弘扬五爻的德性,这就是“有孚惠我德”。
从“德”的主象与伴象可知,“德”是爻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主要表现为积淀、储存,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精神。另外就是传播、散布。
120、“道”的主象与伴象
小畜初爻讲“复自道”,这个“道”字是一个主象。
小畜初为什么要讲“复自道”呢?原来小畜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小畜卦的天道是戊乙甲丁己丙,由于初四之间是个“天地相悖”,所以小畜卦还是一个动态平衡卦。小畜初是三道分途,依照天道是至五,依照地道是至四,依照人道是至二。如果是至二,那么也就是由戊至乙,自天道看,由乙至戊为“往”,由戊至乙就成了“复”,所谓“复自道”,也就是遵循人道由戊回归至乙。
履卦二爻讲“履道坦坦”,这个“道”是一个伴象。履卦是小畜卦的“覆卦”,履卦的天道是壬己辛甲癸庚,这还是一个失衡卦,又是一个动态平衡卦。履二是个“天人相左”,依照天道是至上,依照人道是至二,所谓“履道坦坦”就是指的至二,至二虽然是略微不合时宜,但由阳至阴,可谓不能阻挡。
随卦四爻讲“有孚在,道以明”,这里的“道”还是一个伴象。随卦是个整体失衡卦,随卦的天道是丙乙己丁甲戊,四爻丁是三道分途,依照天道是至上,依照地道是至初,依照人道是至二。四爻的进取方向是上爻,上爻是四爻的服从者,无论是从天道上看,还是从人道上看,上爻都在四爻发展的方向上,当然走人道还要经过五爻,这就是“有孚在,道以明”,四爻坚持这个方向,那还有什么灾难呢?
复卦卦辞讲“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复卦是个平衡卦,复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初爻癸如果依照人道至二,那么也就是由癸至庚,这在时间上恰是七个单位。小畜初讲“复自道”,复卦辞讲“反复其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小畜卦是个原筮卦,复卦是个复筮卦,小畜的“复自道”是由戊至乙,复初至二是由癸至庚,虽然都是由初至二,但两者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复初至二就成了“反复其道”。
从“道”字的主象与伴象可知,经文中的“道”字,就是专指人道,这是一条路线、途径,不是什么抽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