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100-82 海疆互市

      双屿港,今宁波东一个岛,葡萄牙等外国将其描绘成繁荣的贸易港口,中国则是描述成倭寇大本营,各执一词。

    明朝建立初期,正值日本南北朝内战,混战中,失职武士与破产农民纷纷流亡海上,武装侵扰中国沿海。而另一方面,元末割据力量张士诚何方国珍被朱元璋击败后,余部亡命海上。明朝不得已祭起严厉的海禁大旗,为防沿海居民私通倭寇,严禁濒海百姓私自出海。

    洪武年,舟山三万余居民几乎被强令迁往内地,只留下少量平民何守军,几乎成了无人岛。慢慢地一些居民违反禁令回迁加上来做生产的人,使双屿恢复了生机。而随着航海业发展,西方人的到来,中国地大物博产品供应者。因没有公文而被明朝政府驱逐出广州的葡萄牙人,向北寻找上岸机会与落脚点,发现了双屿港,与当地海商一拍即合,成了海上自由贸易港,最多时有1000多艘船。嘉靖年间,引起明朝政府的不满,提督朱纨领军捣毁双屿港,灰飞烟灭,也斩首了一些违禁的中国商人。

    俺答汗,蒙古中兴之主达延汗的孙子,在漠南西部的河套递取。他来到长城边塞向明朝邱工,希望和平方式双边贸易。但明朝一直视北元为最大敌人,嘉靖帝拒绝了请求还处死了使节。俺答汗回归掳掠的老路,侵扰北方边镇。明政府不断加固长城,黄河以西夯土建成,耗人耗力。恶性循环。

    俺答汗大举入侵明朝,以逼明朝就范。“予我币,通我贡,即解围”,进军北京。嘉靖30年,暂时同意了互市。马市在大同开市,宣府延绥也相继开市,但俺答汗又提出新的贸易要求,加上蒙古其他部落唆使俺答汗不下侵扰明朝边塞,明朝互市匆匆关闭,仅开了一年,昙花一现。长城沿线又继续了20年的战争。俺答汗决定自力更生,在草原发展农耕,形成定居村落--板升。16世纪中期,俺答汗武力平定了青海湖地区,连通内陆的商业网络。往西有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斯坦布尔、威尼斯、里斯本各个国际大贸易点。

    日本平户,亚洲另一个贸易点,其打造者是中国徽州海商王直(汪直),海上走私经营者与调停者,势力遍及日本及东南亚。因正规海上贸易被明朝禁止,随着双屿港的覆灭,带着余部转移到日本。日本海外贸易飞速发展,而频繁出入平户最多的是中国商船。庞大市场、廉价劳动力、广泛原材料。王直引起了明朝注意,开明派的王直老乡胡宗宪招抚王直,而王直始终想获得明朝政府的承认,这也注定了王直的悲剧。明朝派使者去日本见王直,答应进行海上互市,使其成为合法海商。但王直踏上回国之途,后被胡宗宪诱降,在杭州被浙江巡按御史投入监狱。朝堂上,开明派VS海禁派 关于王直。开明派认为杀了王直会引起倭寇全面反弹,请求赦免王直。而海禁派认为其违反了海禁国策。最后海禁派胜,王直在被羁押两年之后,被判处了死刑。东南沿海失去秩序,倭寇横行,胡宗宪全力围剿。(明朝画家仇英《抗倭图卷》)

    戚继光,鸳鸯阵法戚家军,台州之捷,扫清东南沿海倭寇,但仍暗流涌动,为解决根本问题。倭寇主体是中国走私的势力,具有很强的海外市场。


    嘉靖去世后,隆庆年间,张居正内阁主政,决定与俺答汗互市,达成和平贸易,结束战争,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隆庆和议】十三条和平条款。东起宣府,西至甘肃,沿线十一处互市市场,达到了和平互市。

    俺答汗还要建立一座城,以示“归化”,即如今的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仿中原青砖瓦。呼和浩特成为明蒙贸易中心和漠南蒙古地区政治文化中心,与中亚贸易网络连接起来。

    隆庆年间,鉴于日益紧张的财政危机和海禁政策的失败,政府决定放款海禁政策,在走私贸易最猖獗的附件准许开放月港一地对外通商。

    漳州月港成为重要通商港口==》民生改善,财政收入增加,海盗解甲归田。

    但只通中西二洋,不得前往日本,严格限制各种如贸易时间、地点、货物等。


  【走走停停步履蹒跚,全然不知西方全球化热潮已经掀起。荷兰占领澎湖台湾;英国击败西班牙,成为新的海上霸主,东印度公司的上传畅游在海洋上。与此同时,明朝的长城与海禁,值得我们进行闭关锁国的反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通史100-82 海疆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