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每日一读277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01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大意】颜渊请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克制约束自己的私欲,遵行、践行礼就是仁德。如果能够完全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尽归于我仁心之中。做到仁德全在自己内心的自觉,跟其他人是不是做到或外在要求没有关系。”颜渊又问:“请问践行仁德的具体条目是什么?”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要去看;不合乎礼的不要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可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可去动。”颜渊回答:“知道了,我虽然愚钝,请让我照着这四条去做。”

【一点启示】颜氏四勿,亦进德修业、自修进阶之心法。克己功夫,不仅是做人、修己,亦可用在学问事业上,如《大学》所言,专注于一件事,知止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止于至善,从源头控制自己,把与我无关,不合礼的通通先挡在外面,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浅谈】

(1)仁的概念是儒家思想最难定义的,整篇《论语》孔子从来没有对仁下定义,只是说什么什么符合仁。其实从道家角度来讲,就比较容易,仁就是仁德,合乎于道就是有仁德。

(2)对应悟性最高的弟子颜回,孔子一样采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弟子不同的性情、秉性、经历,给出不同的答案。孔子给颜回“仁”一个的非常高级实践途径:“克己复礼”。

(3)克己复礼,今天我们如果理解了我们自己的大脑,就会觉得孔子这个修行的方法很实用,也很高级。大脑是个不完美的机器,它容易让我们冲动、恐慌、担心、难以克制不良欲望等等。而克己复礼就是让我们的大脑学会“暂停”,克己:克制,管好自己的大脑动物性的一面、少冲动、多理性,遇事之前先冷静几秒;复礼:恢复到理性、懂规矩,要明白事缓则圆,要明白礼的作用是保护我们。

(4)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如此大气!风动、幡动,皆因心动,烦恼皆生于心。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并不是真实的,如同金鱼的视角看鱼缸外的世界。

(5)所以我们每日的修行,想让外面世界变得更好,方法不是一个个去改变周围的人和环境,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当我自己能合道,行为上能够克己、自律、复礼,回归正道的时候,整个外在环境,所谓的外在世界都会慢慢回归于仁爱的境界。

(6)这点东西方观点是一致的。西人认为,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停地有烦恼,那么一定是因为你自己的思维方式错了。管好我们自己的内心,整个外部世界将发生质的改变。所以世界美好还是丑恶,决定于我们自己看世界的角度。

(7)仁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我们看世界的境界,即我们理解的世界存在的样子。孔子认为的天下归仁,不代表这个世界是完美的,老子亦认为大成若缺,只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之前不同了。结果是其用不蔽。不完美反而更有生命力,才更有希望,只因我们的眼光变得积极乐观向上了,世界便向好了。

(8)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们的内心接纳了,正向了,反而用之或不盈,生生不息。君子思不出其位,向内使劲,自我向仁德境界去努力,我只和我自己有关系。

(9)生活中最大的无奈是正如陈忠实先生《白鹿原》里说:凡人们绝对信服圣人的圣言而又不真心实意实行,这并不是圣人的悲剧,而是凡人永远成不了圣人的缘故。言下之意,还是“说说容易做做难”,理解、懂得不难,难的是按照所理解和懂得的内容去持之以恒地实行。比如我本人,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也常表示要加强锻炼,但上个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心动过速的时候又开始下决心。

(10)这种无奈,改了,天下归仁;不改,永远都是在找借口。办法总比困难多,因为办法就一条,去下势做;而困难、借口千万条,条条不一样。从今天起,千万不可再把自己的修为不够归结为别人的原因;千万不可再把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归结为外部环境。

(11)吾欲仁,斯仁至矣。我今生过的好不好,全在自己,全在自己内心的修为,与他人无关。

(12)那提高自己内心的修为,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操作规程是颜氏四勿:非礼勿礼、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即为什么知易行难,要在行之前有所觉知,要有敬畏心,凡事过脑子,要先有底线和红线思维,不以恶小而为之,决不可大大咧咧,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13)颜氏四勿,今天对我非常重要,可以做为座右铭,如有一言而终身诵之,看似简单,其实如六字大明咒,有神奇的魔力。日日涤尘除垢,愿早日证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每日一读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