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失去心灵

一、我们是怎样失去我们的心灵的

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学科或乐于帮助别人而成为教师的,但是,随着教学生涯的延续而失去了这心灵的力量。那么,怎么才能把心灵找回,将真心献给学生呢?我们灰心丧气的部分原因在于教学是每天都在进行的,而且是随时让人挑毛病的工作。所以,我不许透露隐私,只需分析句法就好。我教的东西是我最关心的东西,我最关心的东西是我的自我。不像很多别的职业那样,教学一直都是个人生活与公众生活危险的会和。但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站在个人与公众相遇之处,“编织联系之网”,但是当我们试图把自己和学科及学生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会使得自己、学科,都容易受到漠视、评判和嘲讽的伤害。为了减少我们易受到的伤害,我们与学科分离,与学生分离,甚至于我们自己分离,我们再内部真实和外部表现之间建立了一堵墙,我们扮演着教师的角色,我们的话语陈述脱离了我们的心灵,我们将暴露我们自己的危险降到最低,却忘记了距离使我们的自我被封闭,这样的生活更危险。

这种自我保护性的自我与实践的分离,受到了不信任个性真实性的学术文化的怂恿。在这种文化中,客观的事实被认为是纯粹的,而主观感受是需要怀疑的,是有瑕疵的,而自我不是有待开发的资源,却是需要规避的危险,不是有待实现的潜能,而是需要克服的障碍。这就是学术界排斥自我的情形。【破茧之旅批注:比如说最简单的教学论文,就不需要真实的自我参与其中,只要论文写得是合逻辑的就是一篇好的论文,可以拿大奖,但是却未必是从实践中来的,有可能只是造出来的,闭门造车而已。所以,这样的文章肯定是与自我和实践脱离的,但是,还必须要这样写,如果太真实了,就会不受欢迎,有可能打入冷宫。】作者以一个学生询问写作用语的例子来解释上面的问题。学术界对主观的偏见不但使得我们的学生写作用于贫乏,而且让他们对自己和外部世界的认识变形了,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还使得学生疏离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学校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重视发展洞察和理解的能力,说他们只关心在现实世界中的短期利益,比如说我学的专业有利于我以后的工作吗?但这些却不是我们学生心灵深处的问题。他们仅仅是在询问别人所引导的问题,有父母的引导,也有漠视内在心灵真实性价值的学术文化的引导。【破茧之旅批注:为什么学生所问的问题并不是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问题?都是因为外部世界的误导。但是,外部世界在误导他们的同时还要责怪他们不重视发展洞察和理解的能力,因为整个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环境都是以外部世界为主导的,人们不关注心灵,不关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认为自我是最需要去规避的。】所以,我们的学生对教育的内化结果极其不满:我们教育他们主观自我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不真实的。学生们的不满直接说明当学术文化贬低内在真实,基金赞誉外部世界时,学生和教师就是去了心灵。【破茧之旅批注:这个心灵是一个人的内在的世界,是一个人内在自我。】

二、我们如何找回我们失落的心灵

作为教师,为了学生、我们自己和教育改革,我们怎样才能找回失落的心灵呢?这个问题是对很多推动教育改革前提假设的挑战,这意味着有意义的变革不是来自人们的内心,而是基于很多内心之外的因素,比如拨款、方法论、课程及制度建设等。【破茧之旅批注:如果单看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都是基于很多内心之外的因素来进行的,比如说重新修订的教材,课程的设置,还有地方拨款建校补助等等,我们也习惯了这样的改革,以为教育改革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从来没想过教育改革也可以从内心世界,从人的内在自我来进行,当然这个更加核心,可以改如何去做呢?】更进一步说,这个问题也是对关于推动西方文化发展的现实与力量的前提假设的挑战。

任何文化的根基都建立在该文化对比“现实和力量归属何处”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在我们的文化中答案很清晰:现实和力量归属于客体和事件构成的客观外部世界,而科学领域则归属于对这个外部世界的研究,而心灵内部世界是荒诞不经、不切实际的,是对严酷现实的一种逃避,所以理所当然地不能成为影响外部现实世界的杠杆力量。【破茧之旅批注:总有一个客观的,外部的世界,等着人类去征服。主观与客观,二元对立的一个世界,西方文化则倾向于外部的客观世界,所以科学第一。】我们迷恋于控制外部世界的知识,因为这些外部世界的知识会给我们以主宰世界的力量,是我们从现实限制中获得自由。因此我们被一种似乎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技术所迷惑,而抛弃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把面对的每一个问题都转化为需要解决的外部客观问题,相信每一个客观问题都会有某种技术上的解答,所以才有了医生来医治身体,牧师成为首席执行官,教师只掌握技巧,却不关注人的灵魂。【破茧之旅批注:有人说心病还须心药医,中国的中医就说情志舒展能够治百病,心态很重要,很多癌症患者因为心态好,癌细胞也消失的病例,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外部技术来解决呢?人的问题,当然就是不能的,比如说通过购买学区房来让孩子去一个好的学校,不是说所有的孩子,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去了好学校依然学不好,这就是外部手段所解决不了的教育问题了。好的学校可能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但学习的路怎么走,还是要靠孩子自己来解决。】然而,从历史的高度来看:外部的种种固定措施不足以维持人们关注教学的最深切热情。体制改革进度缓慢,只要我们还在等待,就依赖它们为我们做这些事情,却忘记了体制中也有我们,我们只是在推迟改革,继续慢慢陷入悲观和怀疑,这就是太多教师教学生涯的写照啊!【破茧之旅批注:每一个个体都是体制中的一员,我们自己本身也就是体制的代表,每个老师都有责任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去行动起来,做一点自己能做的事,而不是悲观等待改革的到来。】

除了等待,我们还有另一种选择:我们可以找回对改变工作和生活的内部力量的信念。我们成为教师是因为我们一度相信内心的思想和洞察力至少和围绕我们的外部世界一样真实,且强大有力。现在必须提醒我们自己,内部的真实性可以给予我们影响外部客观世界的力量。哈弗尔河的故事可以证明这一点,他是一个诗人,但是带着斯洛伐克从苏联的体制中解放出来,他说,人类意识的内部世界的种子怎样穿破和瓦解集权主义的掩饰,仅用了20年的时间就生长成改革的花朵。哈弗尔河通过唤醒捷克人民认清自己是谁尔找回他们的心灵,我们所有人都不是外部力量的奴隶,而是拥有不可剥夺的内部力量的人。

记住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力量可以导致革命,但是仅仅回想一些事实不够。要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回复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当我们忘记了我们识货的时候,我们就解体了自己,跟着而来的就是可悲的政治后果、可别的工作后果、可悲的心灵后果。

教师们常常遭受解体的痛苦。表面上,这种痛苦是因为那些加入学术群体的人发现自己与同事和学生处于疏远、竞争和冷漠的关系。在更深层次,这种痛苦是精神层面的,这种痛苦来源于切断了与我们自身真实的联系,切断了与我们投身教学的热情的联系,也切断了与心灵的练习,而心灵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破茧之旅批注:确实是这样的,心灵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昨天我还在对这本书吐槽加厌烦,因为越看越糊涂,但是,如一老师说“他背后有比较深的存在主义和心理学的知识,虽然他不是哲学家,但悟性绝对好。我们能从这样的人身上看到其本质,需要我们的功夫,透视眼。”这些话给了我很大的力量,让我虽然不愿意读,但还是调整心态读了下来。今天晚上的我似乎就拥有了一双透视眼,我终于知道心灵是什么了,感觉真好。】

小结:这个部分讲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是会如何失去我们的心灵的,因为自我保护性的自我和实践的分离。包括我们的学生,也因为这种误导而失去了他们的心灵。二是,我们该如何去找回我们失去的心灵,虽然我们相信外部世界会给我们主宰世界的力量,但是外部的种种固定措施不足以维持那些人们关注教学的最深切的热情,所以我们可以去找回对改变工作和生活的内部力量的信念,因为心灵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那么,如果你已经失去了你的心灵,该如何振作起来呢?下回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教师失去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