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

管仲是春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过一系列改革,使齐国数年之内,国富兵强,获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首霸地位。他打出“尊王攘夷”旗号,救邢存卫援燕,率各国诸侯抵抗戎狄族侵扰,对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免受落后部族的掠夺和蹂躏,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管仲是继周公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兼思想家。

管子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早年贫困,出身低贱,年轻时三次求官被逐,曾经过商,游历过很多地方,又当过军士,属于士的身份.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后来他辅佐齐国40多年,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是春秋初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菖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争斗。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于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倘若只想把齐国治理好,那么我和国氏、高氏来协助您也就够了。”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的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当了齐国的相国后,首先在经济、内政、军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在改革中,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他强调“仓廉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首先打破了井田制的限制,采取了“相地而衰征”的进步措施,主张按照土地的好坏,分等征税,这就提高了质地较差土地的利用率,有利于生产的发展。齐国靠海,就积极提倡渔盐之利,采取渔盐出口而不纳税的办法。设置盐官、铁官,利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齐国生产的盐以及铁器、丝织品供给中原许多国家。他又设“轻重九府”根据年景的丰歉和人民的需要经营货物,以调剂物

价的贵贱,达到通货积财、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不久,齐国积累了大量财富,在春秋前期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为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经济基础。管仲在内政上实行了“叁其国而伍其鄙”的政策,规划全国为二十一个乡,分为工乡、商乡和士乡三种,工乡三个,商乡三个,士乡十五个,分别设官管理。并规定士农工商“四民”的固定住处,按人户编制起来,不许任意迁徒和杂处,从而加强了国内的统治。

管仲最主要的政策是军制的改革,“作内政而寄军令”。这便是富兵于民,兵民合一,把军事组织和行政组织统一起来,平时进行生产,战时可以打仗。在十五个士乡中,每乡以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五乡为一军。每家出一人,五人为伍,伍有轨长;五十人为小戎,小戎有里有司;二百人为卒,卒有连长;两千人为旅,旅有良人;五旅一万人为一军,这样十五个士乡就可组成三军,扩大了兵源,增强了军事力量。

经过管仲的改革,齐国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军事上加强了武备,在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生产,国力很快强盛起来。齐桓公依靠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开始对外发展,提出“尊王接夷”的口号来号召诸侯。“尊王”就是尊祟周王;“攘夷”即驱逐夷、狄等少数民族势力。当时周天子虽已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名义上毕竟还是天下的共主和宗法上的大宗,影呐还很大,所以齐桓公想借尊王的名义代替周天子来号令诸侯。同时,夷、狄等少数民族的入侵,严重地威胁着中原各国的安全.“攘夷”是中原各国的共同心愿。

那时.北方的戎、狄侵扰中原,山戎打进了燕国,燕国派使者求救,燕国经常受戎、狄族的侵扰,这次是北狄族中的—支山戎大举进犯。齐桓公和管仲本来商量着征伐南方的楚国,当时楚国在中原人看来也是蛮夷之地。但是管仲建议,只有把北方安定下来,才能集中力量对付楚国,于是和齐桓公率大军北征,打败了山戎,又击败了山戎的同盟国孤竹和令支,才还军燕国。渤海沿岸的一些小国纷纷服从齐国的统治,以求保护。燕国百姓看到山戎的威胁解防了,高兴地安心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家园,燕庄公更是感激,恋恋不舍地送齐桓公回国,不知不觉地送到了齐国境内。齐桓公听从管仲建议,就根据周王关于诸侯送诸侯不能出境的规定把燕庄公所到的齐国土地割给燕国。从此燕国也参加了以齐桓公为首的政治集团,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功。

狄人大举进攻邢国,管仲劝齐桓公出兵救护说:“戎、狄是豺狼之国,不要让他们得志;中原国家是兄弟亲戚,不能不去救助。”齐桓公于是派军队去救邢。不久,狄人又大举进攻卫国,一下子就灭了卫国、杀了卫国君主,拆掉了卫国的城墙,到处烧杀抢掠。卫国国都留下来的只剩下了730人,加上别处逃来的,也只有5000人。齐桓公派兵救助,赶走狄人.扶立卫文公,但是卫国连城墙也没有,无法固守和治理。齐国就留下3000人马戍守曹国,暂时保护卫国的安全。这时,狄人又集中力量进攻邢国,邢国派人再次向齐桓公求救,齐桓

公召集了宋、曹两国以及齐国的军队前去救助。邢国的军民从城里冒死杀出一条血路,和齐国会合。北狄人彻底破坏了邢的国都,齐国的诸侯联军打败了狄人,然后又组织诸侯各国的力量,在邢国人民比较集中的夷仪(今河北邢台西)修筑了一座城市,邢国人高兴的迁往新都,如同回老家一样。第二年,齐、宋、曹三国又帮助卫国在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建立了一座新城,作为国都,卫国入也高兴地迁到楚丘。管仲辅佐齐桓公救卫存邢,使齐国在中原诸侯国家中的威望更高了。

公元前656年,管仲辅佐齐桓公率齐、宋、鲁、陈、卫、郑、曹、许八国联军攻打楚国。管仲严厉责难楚成王对周王室失礼,使楚被迫订立召陵之盟.承认错误,派臣朝见周惠王,表不尊祟周王。

周襄王继位后,为了报答齐桓公拥立之功,赏赐了很多东西。当时齐桓公已成中原盟主,不免骄傲自大,自称说:“我南伐至召陵,看见了楚的熊耳山;北伐山戎、令枝、孤竹;西伐大夏国,到过西部沙漠地区;束马悬车登过太行山;到达卑耳山(山西平陆县西北)才回来。诸侯中没有敢不听我的。我为征讨别国而召开的会盟有3次,友好的会有6次,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我想封泰山、禅梁父。”他说的这些都是在管仲的辅佐下才成就的,没有管仲哪能有如此英名。封泰山、禅梁父只有帝王才能有资格,所以管仲坚决谏阻,齐桓公只好停止。

后来周襄王的弟弟带和戎、翟合谋伐周,管仲率齐军平定戎兵之乱,面见襄王时,仍不失诸侯卿臣之礼。

孔子说过:“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统一天下,中原百姓现在还受到他们的恩赐呢!没有管仲,我们都已披头散发,变成蛮族统治的人民了!”

由于管仲的改革,数年之内,齐国国富兵强,在春秋初期,获得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在这期间,管仲协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领导各诸侯国合力抗击北方戎狄的侵扰,出兵救邢,存卫,救燕,对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免受落后部族的掠夺和蹂躏,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管仲本人,还以其卓越的政治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创立了管子学派,成为文武双全的一代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