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章

文/魏千洛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刍狗是草编的狗,古代说三牲,五谷,六畜,狗是六畜之一。

以前祭祀用到过活狗,后来演变用草编的狗来祭祀,祭祀完成后,草狗就没有用了,由着草狗自生自灭。

所以,天地本来就是不分仁义仁爱的,对万事万物都是平等对待,由其生灭,不加主观情绪。

圣人或是统治者应该也学习天地,对待百姓也要不加主观判断,任其自然。

举个例子:

在南极的时候,看到贼鸥吃企鹅,觉得贼鸥太可恶,企鹅太可怜,特别想救下贼鸥叼走的小企鹅,但实际,贼鸥不吃企鹅就可能饿死了,而企鹅也是吃磷虾为生,也同样残害生命,它们或可爱或难看,都只是自然界最最自然的生态链上的一环而已,没有对错之分,没有可怜可恶之分。不能因为企鹅可爱,就觉得要弃贼鸥而帮企鹅。

不干预,任其自然,才是天地的自然法则。

再举个例子:

正是因为人有主观意识,有好恶之分,才使得举贤不避亲,尤为可贵,没有主观好恶,就能人尽其才,知人善任。

如果是圣人,就应该对人的标准是一样的,不因好恶而人为干涉,任其自然。

橐籥是风箱。

天地就像个风箱。

看着空空荡荡,但动起来又生机黯然。

政令繁多反而让百姓无所适从,不如不横加干涉,遵循自然法则,任其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