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2022-12-05

1、魏江州刺史陆腾讨陵州叛獠,獠因山为城,攻之难拔。腾乃陈伎乐于城下一面,獠弃兵,携妻子临城观之,腾潜师三面俱上,斩首万五千级,遂平之。

张飞瓦口隘饮酒摔交,陆腾陵州城伎乐平獠。老年人也不讲武德

2、庚申,齐主将西巡,百官辞于紫陌,帝使矟骑围之,曰:“我举鞭,即杀之。”日晏,帝醉不能起。黄门郎是连子畅曰:“陛下如此,群臣不胜恐怖。”帝曰:“大怖邪?若然,勿杀。”

在高洋手下当官,得多大胆才撑得下去

3、突厥木杆可汗假道于凉州以袭吐谷浑,魏太师泰使凉州刺史史宁帅骑随之。至番禾,吐谷浑觉之,奔南山。木杆将分兵追之,宁曰:“树敦、贺真二城,吐谷浑之巢穴也。拔其本根,余众自散。”木杆从之。木杆从北道趣贺真,宁从南道趣树敦。吐谷浑可汗在贺真,使其征南王将数千人守树敦。木杆破贺真,获夸吕妻子;宁破树敦,虏征南王,还,与木杆会于青海。木杆叹宁勇决,赠遗甚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战术后来李靖好像也用过。

4、魏安定文公宇文泰还至牵屯山而病,驿召中山公护。护至泾州,见泰,泰谓护曰:“吾诸子皆幼,外寇方强,天下之事,属之于汝,宜努力以成吾志。”乙亥,卒于云阳。护还长安,发丧。泰能驾御英豪,得其力用,性好质素,不尚虚饰,明达政事,崇儒好古,凡所施设,皆依仿三代而为之。丙子,世子觉嗣位,为太师、柱国、大冢宰,出镇同州,时年十五。

十五岁的孩子就成了国家第一重臣,这大概只能在南北朝的环境中才会出现。宇文泰“皆仿三代”的做法,究竟是给自己政权硬找文化渊源还是认为确有可借鉴之处呢?看起来只是名称上借用,实行的还是弱肉强食的一套。

5、中山公护,名位素卑,虽为泰所属,而群公各图执政,莫肯服从。护问计于大司寇于谨,谨曰:“谨早蒙先公非常之知,恩深骨肉。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若对众定策,公必不得让。”明日,群公会议,谨曰:“昔帝室倾危,非安定公无复今日。今公一旦违世,嗣子虽幼,中山公亲其兄子,兼受顾托,军国之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护曰:“此乃家事,护虽庸昧,何敢有辞!”谨素与泰等夷,护常拜之,至是,谨起而言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皆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再拜,于是众议始定。护纲纪内外,抚循文武,人心遂安。

主少国疑,形势严峻。宇文护要成大事,一定要找到强有力的盟友。好在得到于谨的支持。

5、壬子,齐主诏以:“魏末豪杰纠合乡部,因缘请托,各立州郡,离大合小,公私烦费,丁口减于畴日,守令倍于昔时,且要荒向化,旧多浮伪,百室之邑,遽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循名责实,事归焉有。”于是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

一个自然村也叫州,这个有点过分了。一个州名,东西南北四个政权都设一个,官不多才怪。北魏有广州刺史,这遥领也太遥了吧?!

6、丁亥,以岐阳之地封世子觉为周公。

周公恐惧流言日,但历史上周公究竟有没有篡位,似乎也有不同见解。封宇文觉周公,有没有显示他是辅政重臣的意思?

7、初,侯景之乱,临川民周续起兵郡中,始兴王毅以郡让之而去。续部将皆郡中豪族,多骄横,续裁制之,诸将皆怨,相与杀之。续宗人迪,勇冠军中,众推为主。迪素寒微,恐郡人不服,以同郡周敷族望高显,折节交之,敷亦事迪甚谨。迪据上塘,敷据故郡。朝廷以迪为衡州刺史,领临川内史。时民遭侯景之乱,皆弃农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务农桑,各有赢储,政教严明,征敛必至,余郡乏绝者皆仰以取给。迪性质朴,不事威仪,居常徒跣,虽外列兵卫,内有女伎,挼绳破篾,傍若无人。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附之。

大概这也能算是个桃花源吧

8、魏宇文护以周公幼弱,欲早使正位以定人心。庚子,以魏恭帝诏禅位于周,使大宗伯赵贵持节奉册,济北公迪致皇帝玺绂;恭帝出居大司马府。

父亲打基础,儿子篡位,似乎成了北朝的模板。南朝的都是自己干,直截了当。

1、魏江州刺史陆腾讨陵州叛獠,獠因山为城,攻之难拔。腾乃陈伎乐于城下一面,獠弃兵,携妻子临城观之,腾潜师三面俱上,斩首万五千级,遂平之。

张飞瓦口隘饮酒摔交,陆腾陵州城伎乐平獠。老年人也不讲武德

2、庚申,齐主将西巡,百官辞于紫陌,帝使矟骑围之,曰:“我举鞭,即杀之。”日晏,帝醉不能起。黄门郎是连子畅曰:“陛下如此,群臣不胜恐怖。”帝曰:“大怖邪?若然,勿杀。”

在高洋手下当官,得多大胆才撑得下去

3、突厥木杆可汗假道于凉州以袭吐谷浑,魏太师泰使凉州刺史史宁帅骑随之。至番禾,吐谷浑觉之,奔南山。木杆将分兵追之,宁曰:“树敦、贺真二城,吐谷浑之巢穴也。拔其本根,余众自散。”木杆从之。木杆从北道趣贺真,宁从南道趣树敦。吐谷浑可汗在贺真,使其征南王将数千人守树敦。木杆破贺真,获夸吕妻子;宁破树敦,虏征南王,还,与木杆会于青海。木杆叹宁勇决,赠遗甚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战术后来李靖好像也用过。

4、魏安定文公宇文泰还至牵屯山而病,驿召中山公护。护至泾州,见泰,泰谓护曰:“吾诸子皆幼,外寇方强,天下之事,属之于汝,宜努力以成吾志。”乙亥,卒于云阳。护还长安,发丧。泰能驾御英豪,得其力用,性好质素,不尚虚饰,明达政事,崇儒好古,凡所施设,皆依仿三代而为之。丙子,世子觉嗣位,为太师、柱国、大冢宰,出镇同州,时年十五。

十五岁的孩子就成了国家第一重臣,这大概只能在南北朝的环境中才会出现。宇文泰“皆仿三代”的做法,究竟是给自己政权硬找文化渊源还是认为确有可借鉴之处呢?看起来只是名称上借用,实行的还是弱肉强食的一套。

5、中山公护,名位素卑,虽为泰所属,而群公各图执政,莫肯服从。护问计于大司寇于谨,谨曰:“谨早蒙先公非常之知,恩深骨肉。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若对众定策,公必不得让。”明日,群公会议,谨曰:“昔帝室倾危,非安定公无复今日。今公一旦违世,嗣子虽幼,中山公亲其兄子,兼受顾托,军国之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护曰:“此乃家事,护虽庸昧,何敢有辞!”谨素与泰等夷,护常拜之,至是,谨起而言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皆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再拜,于是众议始定。护纲纪内外,抚循文武,人心遂安。

主少国疑,形势严峻。宇文护要成大事,一定要找到强有力的盟友。好在得到于谨的支持。

5、壬子,齐主诏以:“魏末豪杰纠合乡部,因缘请托,各立州郡,离大合小,公私烦费,丁口减于畴日,守令倍于昔时,且要荒向化,旧多浮伪,百室之邑,遽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循名责实,事归焉有。”于是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

一个自然村也叫州,这个有点过分了。一个州名,东西南北四个政权都设一个,官不多才怪。北魏有广州刺史,这遥领也太遥了吧?!

6、丁亥,以岐阳之地封世子觉为周公。

周公恐惧流言日,但历史上周公究竟有没有篡位,似乎也有不同见解。封宇文觉周公,有没有显示他是辅政重臣的意思?

7、初,侯景之乱,临川民周续起兵郡中,始兴王毅以郡让之而去。续部将皆郡中豪族,多骄横,续裁制之,诸将皆怨,相与杀之。续宗人迪,勇冠军中,众推为主。迪素寒微,恐郡人不服,以同郡周敷族望高显,折节交之,敷亦事迪甚谨。迪据上塘,敷据故郡。朝廷以迪为衡州刺史,领临川内史。时民遭侯景之乱,皆弃农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务农桑,各有赢储,政教严明,征敛必至,余郡乏绝者皆仰以取给。迪性质朴,不事威仪,居常徒跣,虽外列兵卫,内有女伎,挼绳破篾,傍若无人。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附之。

大概这也能算是个桃花源吧

8、魏宇文护以周公幼弱,欲早使正位以定人心。庚子,以魏恭帝诏禅位于周,使大宗伯赵贵持节奉册,济北公迪致皇帝玺绂;恭帝出居大司马府。

父亲打基础,儿子篡位,似乎成了北朝的模板。南朝的都是自己干,直截了当。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