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八讲》读书笔记(二十五)

《苏轼词八讲》200-210

                七、咏物与抒情

        在物我交感中体证词情的深度

咏物准则有三:一是刻画物态,二是体物得神,三是我交融。

刻画物态即要能“写貌工细”,在于“形似”。

体物得神即写出对象的生命精神,所谓“神似”。

物我交融将物态与人情合为一体,使物态成为一种象征,具现了作者的生命意境,如“菊”之于陶渊明,“莲”之于周敦颐。

东坡以“诗为词”,用诗的比兴手法赋词咏物,开拓了词的内容,提升了词的意境。

  (一)托物以寄意——谈《卜算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写于东坡于“乌台诗案”后被贬初抵黄州,元丰3年2月至5月间。

此时的东坡心情极为沉郁悲痛。此词所写的就是挫折后的惊惧、忧愤与强烈无悔的情绪。主要运用的手法是象征、比喻。

开篇即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凄凉的心境。“幽人”“孤鸿”强调离群索居的幽独、清高失意的感受。

“有恨无人省”的冷落哀伤,“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高决绝,均以孤鸿自喻,既表现出孤高自赏的态度,忧愤深广的情绪,也呈现了不愿与世俗同流的情操。黄苏《蓼园词选》评曰:“此词乃东坡自写在黄州之寂寞耳。初从人说起,言如孤鸿之冷落。第二阕专就鸿说,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斯为超诣神品。”

(二)花事与人情——谈《雨中花慢》

《雨中花慢》因一朵迟开的牡丹,借花述怀,兼写花事与人情。

“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均移情于物,写牡丹赋予深情,温馨动人,饶有韵味。

“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更是东坡独有的豁达情怀——珍惜当下而不执着于眼前,对未来仍有美好期盼。

在东坡的词作里,这是第一首以长调具体地、延续地铺陈一段很长的时间(由春到秋末,甚至延伸至明年),且在空间上,也由单一地方扩及想象的外在世界。把时间延长,将空间扩大,人的孤独无奈之感更具体而深刻。通过与牡丹花儿的关系,也呈现出东坡所感受的时间的消逝变化,以及他对明年美好事物的期盼。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轼词八讲》读书笔记(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