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张,谁举证

�“谁主张,谁举证”是民事诉讼法中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我没有系统研究过法学,也没有这一领域的实践场景。对这个原则的使用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

  • 有效讨论的前提;
  • 机制设计的参考;
  • 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有效讨论的前提

试图让他人接受某一论点(主张)的人,有义务为这一论点(主张)提供论据(举证)。
看一下不遵守这个前提的讨论:

老婆:科班出身的阿姨都不可靠,因为科班阿姨甲在事件A中没有为小孩考虑。
老公:样本不足,且没有因果关系。
老婆:你怎么证明?你不能证明我错,我就是对的。
没法聊了

论据(举证)不足以支持论点(主张)的讨论:

老婆:阿姨甲状态不对,因为某件事A。
老公:阿姨甲状态没问题,因为某些事BCD。同时事件A不能证明阿姨甲状态不对。
老婆:不要辩解。事实都摆在这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没法聊了

遵守这个前提的讨论:

老婆:你学举证责任这个理论没有用。
老公:请举证说明没有用。
老婆:。。。。。
老公:用处看到了吧?
哈哈,否定性观点举证太难,如果对举证责任有了解,就不会提否定性观点。

机制设计的参考

谁受益,谁担责。
机制运转低效,大多因为受益人和责任人不一致。

背景:ToB业务在完成销售流程后,实施和售后同样重要。
问题:大量售后工单,原因是实施团队不按标准操作。售后绩效考核糟糕,士气低下,客户满意度低。
原因:实施团队不为客户长期使用结果负责,没有动力优化。
新机制:实施结束后保证1个月使用无问题,才能移交售后。

背景:ToB业务有云端和本地方案。
问题:商务和实施大量推广本地方案,因为签单快,本地资源充足。同时本地方案大幅度提升了实施、售后成本,并且因客户网络环境复杂导致稳定性差,客户满意度降低。
原因:商务和实施目标是降低成单周期、提升成单率,客户成功不是这两个团队的绩效。
新机制:客户成功指标作为实施团队绩效,降低商务本地方案订单的提成。

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一种有系统地寻求知识的程序,涉及了以下三个步骤:问题的认知与表述、实验数据的收集、假说的构成与测试。
那么你提了一个想法,就有责任去收集数据,验证这个想法的正确性。

工程师经常要定位线上故障的原因。
那么提出一种可能的原因,就要推出这个原因会产生的数据。
检查线上系统是否产生了这些数据。
即使所有数据确认产生,也要反推这个原因出现的概率和实际线上影响范围是否吻合,以防提出的只是次要原因。
如果我们有科学认识问题的习惯,那么不但要执行以上流程,更应该在平时就采集足够的数据,以防故障原因假设无法验证。

参考文献

维基百科-举证责任(法律)
维基百科-举证责任(哲学)
维基百科-科学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主张,谁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