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汲取教育智慧——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感

2021.11.7

每次翻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内心充满无限敬畏,这是叶圣陶先生近六十年语文教学的结晶,是我们当代语文教学的风向标。

虽然读得艰难,但看到工作室赵培丽老师总能在忙碌之中,津津有味地精读细读,读书笔记言之有理,言之有味,显现出阅读的精深,思考的深刻和灵动的智慧。所以,在榜样老师的带动下,不由逼迫自己沉下心去一页一页地细读,一句一句地琢磨,一点一点地领悟。我就阅读《认识国文教学》和《中学国文教师》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感悟。

1.认识国文教学

这是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杂志》的发刊辞,先生的文字朴实如常却又令人振聋发聩,关于国文教学的现状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如芒刺背,如坐针毡,同时阅读对国文教学正确认识的路径后又明晰努力前行的方向。

本章开篇指出学校教育常见训练不切实,教学不得法,对于国文教学,只是让学生自己暗中摸索,而不是教育者给予有效的“明中探讨”,国文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说。

究其深层原因,源于我们对国文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国文教学,我们继承着旧式教育的精神,即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读古人的书籍,不思考是否适合,有用与否,只是一味的死读书,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学古人的文章,也只是机械地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而非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

叶圣陶先生说:旧式教育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宫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所以,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国文教学才会有成绩。而达到正确的认识的先决条件,就是抛弃旧式教育的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

“阅读和写作两项是生活上必要的知能,知要真知,能要真能,那方法决不是死记硬塞,决不是摹仿迎合。”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更需要通过专业阅读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国文教学中应该摒弃死记硬背的行为,这也正是现在“双减”政策下极力反对给学生布置机械重复性作业,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就读的方面说,叶圣陶先生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就作的方面说,若不在读的工夫之外再加上整伤思想语言和获得表达技能的训练,哪里会“真知”作?哪里会“真能”作?

最后,叶圣陶先生给青年们提供了一些学习方法的实例: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整伤思想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事项。作为国文教师,我们须下一分工夫,才能得一分实益,站定语文学和文学的立场,自己能够“隅反”,依据杂志中所说的事项随时实践,应用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这才是迈出国文教学改革的第一步。

2.中学国文教师

叶圣陶先生在这一章节中例举了七类教师是:逐句讲解的老师;任意发挥的老师;忧世注重道德训练的老师;只单纯用形容词称赞选文的老师;喜欢出议论题的老师;不在学生文章基础上修改的老师;对学生习作只圈不评的老师。

几十年过去了,先生在文章中写到的这七类语文教师依旧“活跃”在我们语文课的讲台上,如果把自己“对号入座”一下,不禁“头涔涔,泪潸潸”了。

叶圣陶先生分别对这七类老师给予了有效的指导,提出了诚恳的建议,我们不妨对症下药,力争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国文教师。

关于第一种对文言文逐句讲解的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懂得教师的角色定位,明白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应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课程标准里所定的方法,课前要利用精心设计的预习单,指导学生做充分的预习;课内要对于选文应抽绎其作法要项指示学生,使其领悟文章之内容、体裁、作法及其背景,“引起其自学之动机”,指导学生作种种的研究;课后应指导学生分析、综合、比较之研究,务使透彻了解,或提出问题,要“令学生自行研究”。可见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集会的主席。

第二种喜欢随意发挥的教师,虽能够引起课上学生的兴趣,但是蔓延得愈广,对于选文本身忽略得愈多。也就是说,这类老师需要对于课程标准、教材的意图有深刻的把握,关注训练学生在学段中的素养能力。第三种教师显然把国文科认作公民科了,当前,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渗透在每一个课程中,但是国文课上出语文味儿、人情味儿、书卷味儿是非常重要的。第四种教师对选文一律称赞,也有理由。指导学生在文字中穿行,咬文嚼字、精细剖析,体会“好”在哪里,“美”在何处才是关键。第五种教师教学生把听来的看来的话复述一遍,也是一种练习的方法,可不是切要的方法。作文题最好适合学生的经验与思想,让他们拿出自己的东西来,不宜使他们高攀,作一些非中学生能够下手的题目。

第六第七两种教师对于学生的习作没有评判的标准。学生作文,无论好坏,总有他们的思路。合不合理是逻辑的问题,能不能使人明白是文法的问题,所以评判的标准,是逻辑与文法。整段整篇地勾掉,再按照自己的意思在行间写上一些文字,这办法是不很妥当的。一般人作文也常常会不合逻辑不合文法,中学生的习作自然会有毛病,打圈打到底的办法也不很妥当。至于发还改本,不给说明,待学生自己去揣摩,这会使学生猜不透教师的心思而无进步。

对于以上的七种老师,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检视自己,择善从优,朝着教育的明亮那方前行。作为合格的国文教师,应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坚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及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备好教材和学生。站在课堂辅助的位置,适时进退,组织关于阅读和写作的丰富立体的语文活动,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与叶圣陶先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不断对话中,我受到很多启发,啃读、思考、咀嚼、探索,品味他质朴平实、耐人寻味的语言,那熠熠生辉、历久弥香的教育思想,那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学风,那责任在肩、孜孜以求的精神,无一不让我心生无限敬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无论教育也好,读书也好,都要下苦功夫,坚持每日不间断的学习,才能收获些许的成长。我相信跟着工作室中一群爱读书的优秀伙伴,一定会越走越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经典 汲取教育智慧——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