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9道德经

  儿子在学习上不够沉静,所以成绩忽高忽低,一直困扰着他爸和我。所学土木工程专业,今年上大二,因为专业的特殊性~纸上差一毫,实际差千里,没有精益求精的习惯,身上浮躁的毛病不改,怕难有作为!

  我作为成年人,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析身边人的案例,心里明白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除了天生自带基因因素以外,教育、环境因素也很大。儿子的问题,怎么使他变化,我也在现实中、书中求医问药,上下求索数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仍没有找到培育儿子成长的这把金钥匙。

  昨天,我与表妹,又一次聊起这个话题,说了我的困惑。首先她分析她的学习经历,数学作业是做的,语文填空是做的,生字抄几遍,就不能足额完成,少些或不写会的字。她说,这就是毛病,当时没人发现也没人制止,不踏实就不行呗!再说,当时女孩的心,容易被家庭长辈成员之间的关系、情绪、矛盾所影响牵连,学习不能够专注也没有明确的求学目标,只徘徊在大人中间,小心行事。

    开始我不信她说的情况,对照我的学习经历,可不是吗!父母那时,生活贫困的压力,身体备受劳累的折磨,家庭关系的复杂,生活事件的频发,个人想法的不同,各自性格的倔犟,孩子的成长不听话。父母频繁的争吵,有时会迁怒孩子,拿孩子出气,纷乱的家庭环境,是,家庭还在,战争不休。那时家家都一样,看似再正常、平凡不过的生活,可今天来看,为什么当时、当地培养不出人才,这恐怕才是内在原因。我真正的学习进入状态,找到方法、学到东西、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找到自信,是离开家以后。

    儿子,高二上学期期末成绩是他高中最好的成绩,当时我对他信心十足,心中充满希望,可奶奶那一年去世,老人去世,家人相聚,亲戚的行为引起我的强烈不满,我不能容忍和平淡处之,结果,我和先生吵出了结婚以来最大的架,儿子替我挡了架,挨了打。我对家庭、对方失去了信心和信任,到了厌恶的境地,他说我道德绑架,小题大做。我们意气用事的提到了离婚,准备分道扬镳。儿子出来说和,我一声不肯,父亲的倔犟言辞使儿子摔掉了手中喜爱的小葫芦,起身告退,将自己关在小屋,后来看见在学习,其实孩子能入静、沉静下来学习吗!身体不动,可内心更澎湃、焦躁。我曾经想过,如果奶奶晚去世,没有那档事,也许孙子的成绩会好很多。

    昨天我看了根与叶的关系,其实原生家庭环境、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儿子学习不能沉静,我似乎早已有所察觉,就不像今天理解的这么彻底。

    表妹说,你和姐夫不要对孩子过于苛刻,孩子身上的优点太多了,读了多少书!对问题的分析看法多么独特!你们为什么盯着他的一点缺点不放,要“补有余而损不足”。

  我查了百度:这句话完整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出自老子《道德经》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29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