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绿肥红瘦”,当浮一大白

昨天读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反复琢磨“绿肥红瘦”一句,细思极喜。

初中时,就读过这首词,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记,纯粹的死记硬背。在朗诵中,我能体味到这首词的凄凉美,不信,你听,“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但为什么这么美,朗朗上口,除了“酒旧”、“骤否瘦”的押韵,一定还有别的原因,不明白。

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是不解,而是放进了潜意识里,种在大脑中,生根,发芽,开花,让你击节而叹。

红花还得绿叶衬,“绿肥红瘦”为什么好,比一比就知道。我试着用其他字替换如下

红瘦绿肥

叶肥花瘦

花瘦叶肥

花多叶少

叶少花多

“红瘦绿肥”,不押韵,也淹没了重点,破坏了全词凄悲的氛围,好比在坟头上唱个“喜洋洋”。

用“花”替代“红”,用“叶”替代“绿”,感觉是更具体了,实际“绿”和“红”更有视觉冲击,颜色比实物更能激活大脑。

“多”和“少”只在数量上说事,“肥”和“瘦”却有更具体的指代意义。“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瘦”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心神。

读这首词,你能遥想当年词人的故事。屋外雨疏风骤,屋内借酒浇愁。一夜风雨后,懒起扶峨眉,依床问海棠。侍从答依旧,不知绿红瘦。

多年的疑惑,解开了,感觉真美!


如梦令.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一个“绿肥红瘦”,当浮一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