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

前几天我与办公室同事聊起2地学生的差异性,我们不约而同地认同,这里的娃除了学习动力差点,没有找到内驱力之外,生存能力,动手能力,劳动能力绝对优秀。我尤其感觉到劳动能力这个方面,我们那的孩子没法达到。 我们先看看《指导纲要》中根据学段对于初中劳动教育做了的内容要求:

   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让学生:(1)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进一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2)定期开展校园包干区域保洁和美化,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初步形成对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3) 适当体验包括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学习相关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

应该说,《指导纲要》 要求非常清晰具体,但是因为评价系统难以量化,加上笔试部分竞争压力大,把劳动教育忽视的不仅仅我们大部分学校,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学校,家庭绝对是根本不关注这个方面的教育。

     我们都知道,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完善的源泉。 当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比如杜威和陶行知所主张的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与培管、小制作、小发明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学生的生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在这种良性的激发下,学生学习便能朝着“教育即生活”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的美好方向发展。 可是,现实情况是,尤其大城市,物质条件充分、社会服务便利的背景下,劳动教育被严重忽视。 、有读到过这样的描述: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另一方面,目前的初中生,很多还是独生子女,自觉性,独立性,依赖性都是这些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的严重缺失。 在大学毕业就业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学校和家庭坚决不能弱化劳动教育,据有人预测:未来一个哈弗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未必胜过一个职业技术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待遇。市场在调整,政策在完善。

  而我们目前的边陲县级中学,我亲眼见识到每个孩子的大小劳动工具的熟练使用,教室,走廊,操场,各个场所的卫生状态,学校对于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我们都得为这样的觉知点高赞。

  向他们学习,很多像我们那样的城市学校,劳动教育刻不容缓。

你可能感兴趣的:(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