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中历史素质教育

为迎接新世纪的竞争和挑战,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针对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只有认识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摆脱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学科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才能实施。现就上述问题加以论述。呈诸高明,祈请指正。

学科特点决定其特殊地位和作用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综合完成,中学各门课程应是主渠道,都负有相应的重要责任,而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因为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开发起着特殊作用,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性格气质、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的形成,具有极为显著的重要影响。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一是人们对历史学科的传统偏见和误解;二是最根本的——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考试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教师为指导学生应考而教,学生为在考试中取得好分数而学。

二、课堂教学的问题倾向

第一、课堂教学讲述课本史实及现成结论。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思想教育;重史实叙述,轻理论分析、观点阐述,以致于不能全面落实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

第二、课堂教学方式单向型、封闭性,教师一厢情愿。即: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启发,重学习内容轻学生学习方法指导,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师生双向交流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潜能的挖掘、发挥被限制,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三、课堂教学轻视先进教学手段与技术的使用。教师往往是“一本书、一支笔(粉笔)、一张口”,既不生动、直观、形象,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影响了课堂教学水平的发挥和升华。

第四、教学评价观念落后,目标体系欠科学、不完善,考评方法单一。试卷是统一的尺子,分数是统一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过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不能减负提质。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这些问题、倾向,不仅影响了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限制了高中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的发挥,同样,也削弱了高中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尤其是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转变旧有教育思想,换洗脑筋,更新观念,增强意识,进行“转型”,实现“转移”:既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移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为主要任务;又要把以教师、教材作为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既要把注重学习的结果(分数),转移到注重学习的过程,又要把侧重教和学的内容,转移到侧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既要把注重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活动,转移到注重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又要把注重对少数优等生、尖子生的教育培养,转移到面向全体,帮助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起点上开发潜能,向上发展。如是,才能使素质教育在历史学科中得以实施。

二、执行教学大纲,发挥教育功能

历史教学大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法律文件,也是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把握实质,并在教学中严格执行。一是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保证课时,按照教学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二是要全面落实大纲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和目标,突出重点,还应发挥学科优势,努力发掘和落实历史学科的美育功能,养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心理教育功能等,以切实实现素质教育。

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

学科素质教育的实现,历史教学的改革,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之,应结合实际,从多方入手,优化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搞好单元整体备课,充分准备授课内容。

遵循大纲要求,教师要花大力气认真搞好单元整体备课,以章为单元,前联后挂,明确各单元教学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及教育重点、难点等重要问题,并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目标的实施,帮助学生构建起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驾轻就熟。

2、研究教与学新模式,采用教与学新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彻底改造,并研究、推行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笔者建议:一是借鉴成式,即筛选、借用教学改革中影响较大、成效显著、便于操作的新型教学方法或模式;二是创制新法,教师可以在充分研究已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研究创造一些新的教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以期提高课堂授课艺术,达到教学目的。

3、调动发挥师生积极性,实现教学有机统一

调动和发挥学生、教师两个积极性,实现教与学有机统一,这是课堂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首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大胆地给学生留足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思考、质疑、讨论的条件和机会,引导他们积极思维探讨,启发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自己去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去主动地探求真理。唯有这样,才可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科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宏观驾驭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适度启发学生思维,适时点拨学习方法,有效调控课堂教学过程。该教师讲的内容,教师必须讲,而且要讲准、讲透、讲好。讲什么?讲重点、讲难点、讲结构、讲学生理不清、弄不懂、连不上的内容,讲历史理论分析,讲思想认识问题等。这样,师生两个积极性都得到发挥,教与学做到有机统一,则上佳的教学效果自然形成。

4、改进更新教学技术,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素质教育迫切要求我们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改进和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影视、电脑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和技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历史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5、改革旧有教学评估,树立全面育人观念

在教学中,应重视和积极探讨各种教学评估的目标和方式方法,改变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教学唯一标准的观念,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评估观,涵盖各种素质,使教学评估成为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增长灵”。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培育道德文明、智慧文明、艺术文明等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应尽的义务。

参考资料: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

《学科教育》(北京师大)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大)

《中学历史教学》(华中师大)

《历史教学》《历史学习》(历史教学杂志社)

《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选》(重庆市万盛区教委)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论高中历史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