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册P3-8

P3

中册P3-8_第1张图片

P4

共同前行,主要是靠内心的思考、观修和祈祷,并没有念咒或次数的要求,所以想知道自己是否达到标准,可以从每个修法要达到的目标,来加以检视。例如,观修十八暇满之后,可以检视自己,是不是对暇满人身的珍贵,有种难遇的深刻体会,同时会好好珍惜,精进修持善法,不愿让生命浪费空过。

经由四种转心向法的观修,让我们对轮回痛苦有深刻的感受,生起出离轮回之心,而追求解脱。所以,接着要思维解脱的功德利益,其实,前行的每个修法,都有各自的功德,这就是解脱之因或解脱方法;整个前行的内容,就是完整地说明了解脱之因。

如果将出离分为四种,就是祈求人天福报的发心——相似的出离,声闻缘觉的两种出离,加上大乘菩萨的大出离。如果分三种出离,就是声闻、缘觉和菩萨的三种出离。出离的目标不同,所修之法就会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依照不同修持方法,可分为三士道。士是指修行者,而其所修之法,可以分为三乘——人天乘、缘觉乘、大乘,也称为三士道。(接下页)


P5

第一节 三士道

一、小士道

小士道依靠的是世间乘,发心是为了今生得到财利等世间享乐,来世能脱离三恶趣,享受人天福报,所做的善根是成为轮回之因,见解是世间正见。

这些人知道三恶趣的痛苦,也相信有三世轮回,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业力,所以修的是断除十不善业,行持十善业,来世可以得到人道与天道的安乐。但因为没有出离心,仍然在轮回世间之中,又称为人天乘。

但是,这不属于解脱道。因为佛法所说的解脱, 是指脱离轮回,是获得了声缘阿罗汉、菩萨、佛果的任何一种菩提果位。菩提,是“觉”、“智慧”的意思,只有根除一切烦恼种子、一切痛苦之因,才能称为真正的解脱。而人天乘的发心和结果,仍然没有脱离轮回世间,所以不能算是解脱之道。

二、中士道

中士道依靠的乘,是佛教的出世间乘,发心是为了使自己从轮回中解脱,善根是小乘随解脱分善根,主要修持四谛或十二缘起法。(接下页)


P6

1、小乘声闻:主要是行持苦、集、灭、道四谛(注解1)十六行相(注解2),断除轮回之根——我执,次第获得四种果位——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汉果(注解3)。

2、小乘缘觉:主要是行持十二缘起(注解4)等教法,除了见解稍有(接下页)


注:

1 四圣谛:苦、集、灭、道等四谛。(1)苦谛:无明烦恼造成的种种困苦灾难,即三界六道之苦。(2)集谛:由无明衍生的种种烦恼;苦谛即由烦恼造善恶诸业而来。(3)灭谛:无明烦恼被净化的安乐状态,即寂灭涅槃;寂,是指苦与烦恼趋于寂灭。想从轮回业苦解脱,只有求证寂灭涅槃。(4)道谛:即对治无明烦恼的方法;欲求涅槃,必须修道。前二谛是轮回世间的因和果,苦谛是果,集谛是因。后二谛是出世间的因和果,道谛是因,灭谛是果。世间、出世间都不超出这四个真理,故名四谛;而这是圣者所见的谛理,故名圣谛。

2 四谛十六行相:行相,是指心行之相状。观修四圣谛时,每一谛都有四种行相,一共有十六种。苦谛四行相:无常、苦、空、无我;集谛四行相:因、集、生、缘;灭谛四行相:灭、静、妙、离;道谛四行相:道、明、行、出。

3 声闻四果:(1)预流果:梵文音译须陀洹果,又称入流,因为已经断尽三界轮回的见惑,离开凡夫初步进入无漏圣道的法流。(2)一来果:梵文音译斯陀含,已经断尽欲界九地思惑的前六种,因为还有后三种思惑未断除,死后还要在欲界中的六欲天或人间,受生最后一次,就不再至欲界受生死,以此称为一来。(3)不来果:梵文音译阿那含。 断尽欲界九地的思惑,不再流转欲界。由于还有色界和无色界的习气,之后投生处一定是色界、无色界,也称为不还果。(4)阿罗汉果:此即梵文音译,又意译为杀贼,应供,不生。因断尽三界中的一切见惑与思惑,而称杀贼(杀烦恼贼);因为证得极果,应受人天的供养,而称应供;因为果报已尽,永入涅槃,不再投生三界,而称不生,是声闻的最高果位。

4 十二缘起: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是说明众生轮回的十二种缘起,又名十二因缘或十二有支,分为前世、今世、来世三阶段。

1. 前世阶段:(1)无明:明,是指了知万法事理的智慧;无明,即缺乏此明观智慧。有无明,即有人我执,它是生死的根本,是贪嗔痴等烦恼的通称。(2)行:即造作。由无明烦恼,而造作善恶行业,故“行”又称“业”。

2. 今世阶段:(3)识:指入胎刹那的意识。中阴身的心识入胎时,第一剎那的意识即识缘起支,是今世的开始。(4)名色:名指精神、所有意识,色指物质。名色支,从住胎的第二刹那开始算起。此阶段,胎儿有胎形,但六根尚未长成。(5)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因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由此六处而入,又称六处。在此阶段,胎儿长成六根的人形。(6)触:即接触。出胎后,六根与外在尘境接触,如耳听声,眼见色等,称为触。(7)受:即领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8)爱:即贪染、贪欲。因苦乐感受,而对境生起爱欲、贪爱之心。(9)取:即执取。心生爱着而追求取执。(10)有:即“有”未来的善恶报。因为追求执取,而变成业因,以此招感来世果报。有,是今世所造之业,也是来世轮回之因,和“行”的含义相同。

3. 来世阶段:(11)生:即未来世的受生。由今生的贪爱、执取而造业,而招感来世受生的果报。此处的“生”,即是入胎的第一刹那之识,仅是用词不同。(12)老死:即衰老和死亡。有生则必有老、死,未来的生命又渐老而死。从名色至受之间的过程,全包含在老和死。

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生起烦恼、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无明、行是前世的因;识至取是今世的果和来世的因;生、老死是来世的果。有无明,即有行;有行,即有识,以此类推,有了前面的因,就会产生后面的果,称为缘起的流转。反之,若无明停止,则行自然停止,以此类推,直到老死停止,称为缘起的还灭。缘起流转即轮回,缘起还灭即解脱。


P7

不同之外,其余都与声闻相同。

中士道的修行人,在漫长的三世、千年等的时间修行,最终获得有余、无余阿罗汉果位。但因为不具菩提心,所以不论行持多少出离心摄持、以相似空性的证悟所摄持的善根,也都是小乘随解脱分的善根。所以得到的最高果位,是声闻阿罗汉或缘觉阿罗汉,而不是成佛。这是小乘的解脱之道,又称为声缘乘。

三、大士道

大士道,依靠的是佛教中的大乘,包括了显宗和密宗,发心是菩提心,为了一切众生而求得佛果。所做的善根,都成为大乘解脱及成佛的因。当修行达到究竟时,会获得显宗所说的佛果,以及密宗所说的双运金刚持果位,乃至轮回世间未空之前,都会任运地度化众生。

1、远道因相乘

大乘显宗,又称为远道因相乘,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依次经过五道、菩萨十地,主要修持世俗和胜义菩提心,以六度(接下页)


P8

圆满福慧二资粮,断尽烦恼和所知二障,最终获得的果位是佛的三身五智。三身,是法、报、化身,五智,是五种俱生智慧: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2、近道金刚乘

大乘密宗,又称为近道金刚乘。因为见解和修行的方式不同,获得果位的时间也有快慢:(1)如果修持外密的事部、行部、瑜伽部等三续,获得灌顶后,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修持有相或无相的瑜伽,能在三世或五世或七世成就佛果。(2)如果修持玛哈、阿努瑜伽,修行方便生起次第和智慧圆满次第,在一生中就能成就金刚持果位。(3)如果是捷径光明大圆满法,实修本来清净立断和任运自成顿超之道,能在几年或几个月成就大虹身。

总之,三士道的区分,关键在于修法的动机:(1)没有以出离心摄持的善根,不论行持多少,都是小士道的善根,得到的就是人天果报,但仍然是在轮回之中。(2)如果有出离心,但没有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无论行持多少,都是帮助获得小乘菩提的善根。(3)而以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所摄持的善根,不管行持多少,都是帮助获得大乘菩提的善根。

我们现在很幸运地,遇到了大乘佛法,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唯一目标就是获得遍智佛果。所以,要精进修持十善、四无量心、六度四摄(注解1)、寂止(注解2)、胜观(注解3)等一切法门,以前行发心、正行无缘、结行回向来摄持而修持。(接下篇)


注:

1 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菩萨摄受众生的四种方法。

2 寂止:音译为奢摩地或三摩地,停止粗大的杂念,心安住于平静而无杂念的境界中。

3 胜观:音译为毗婆舍那,以智慧眼观察万法本性,即修空性或证悟空性的智慧。


思维导图

中册P3-8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册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