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0 拖延症

邻近年底,突然发现还有很多事情没做。本能反应,会感觉怎么事情突然增多,但是仔细一想,你会发现大部分事情并不是突发事件,而是长期都存在的事情。

时间管理理论里面有个四象限法则。把事情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他告诉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但是,今天我想聊聊的不是时间管理,而是拖延症。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寒暑假。想着终于可以解放了,可以开心的玩了。虽然老师布置了一堆作业,但是总觉得时间还有很多,先玩几天。就这样,带着这个没做作业的心理负担我们玩呀玩呀,越玩越不开心,越玩心里越焦虑。终于,我们到了零界点(快开学了),开始疯狂的做作业。回想之前玩的开心吗?当然不开心,快愁死我了!

Tim Urban在TED演讲时,把这种情况叫做“一只及时行乐的猴子在掌控你的大脑”,而到了零界点的前一天,大脑里对于不交作业可能产生的恶劣结果让你“惊恐发作”,理性重新掌舵你的大脑。

其实在拖延的过程中,因为知道自己在拖延,所以玩乐不能尽兴,该做的作业也没做,着急赶出来的作业也质量不高,还会降低自尊水平,自我认同度会越来越低。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终结拖延症》。里面对拖延症的类型做了详细的细分。

拖延症分三个类型:

第一是有截止日期的拖延,到了截止日期才写作业就属于这种状况,越到期末考试,自习室人越多也是这个原因。对付截止日期拖延可以从技术上解决:分解任务。没有分解过的任务会让人觉得非常艰巨,在心理整个任务是一团的,每每想到可能很困难的作业,心理的阻抗就越严重,便会拼命地拖延。又因为没有细致地分析工作量导致不清楚具体工作时长,总给自己一种错觉,现在的拖延不是大事儿,一会再弄来的及。

第二是个人事务拖延,没有明确期限的事儿一直拖,不去做。3月份看笑来老师的《新生大学——七年就是一辈子》、《财富自由之路》,都提醒我写作的重要性,头脑中的只言片语并不能提高读书的效用,写作是深入思考的最好方法。但是到了11月,我也只是写了几篇公众号。现在我给自己下了新的任务。每天一定要写点什么?多少不重要,甚至可以是只言片语,突然的所思所想都可以,这样看是慢慢的养成习惯。

第三是简单拖延,很小的事也要等到快来不及的时候才做。虽然深知拖得越久变数越多,能由自己掌控的部分就越小,但仍是习惯性拖延。

终结拖延的五个步骤:

1、觉察,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是在拖延,西方心理学对“我”进行了定义,“我是我的观察者”,从第三方的视角观察自己,要首先意识到我正在拖延,和自己的拖延的心理相处一会,放下手中正在拖延的行为,《当下的力量》也说,当你观察自己的时候,所有无意识的东西都将会被意识之光所照亮。我刚刚观察自己的拖延行为,深究才隐约发现拖延行为本身是为了避免痛苦,而这个痛苦来自于我对工作内容困难程度的妖魔化。“人是自己信念的奴隶”,因为坚信作业很困难,所以越发不想做。

2、行动,只要开始行动,这件事就快很多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微习惯》给那些追求完美的人提供了立马开始的动力,那就是定一个几乎不需要毅力就能实现的目标,比如说写作这件事,不要求每天都写1000字,要求每天写50字,这个目标非常小,完全没压力,心理不觉得痛苦,就不会想逃避,也就不涉及拖延的问题了。而一旦开始做了,你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写到50个字时,写作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往往写得不止50个字。往后写作我也可以要求每天写50个字,那每周写得字数应该比现在多很多。

3、调节,让自己内在的不同声音对话,把思维放在当下,听听正反两方都在说什么。然后提醒自己,如果能把一件小事做好,就能转化心境,收益大于付出。

4、接纳自己,一个人越是能接纳自己,能改正的几率就越大。反而,如果是自责的话,那么能改正的几率就小一点。当内心挣扎时,和想逃避的自己沟通,心理学有内在小孩的说法,想逃避的那个自己可能是因为觉得不安而害怕了,你可以把自己分成两个角色,强大的自己拥抱不安的自己,你会发现内心自洽很多,会幸福很多。

5、自我实现,要经常盯着自己做对的事情,给自己正面鼓舞。

虽然有部分声音说,拖延有基因的成分,但是,我还是相信科学的力量,好的方法可以解决拖延,而写作是促进思考的最好方法。三天了,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2-20 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