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无意中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集中翻到了一个很小众的女作家王瑞芸写的一篇叫做《姑父》的中篇小说,看完之后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小说在开头就回忆了“我”在小时候第一次见到的姑父的样子,那是一个“瘦高的老头”,“他的下巴上有一颗黑痣,嘴里缺了两颗牙……他除了老、黄、瘦,一个人看上去不知怎么的舒齐,好像他是个箱子柜子什么的,曾经被剧烈地挤压过,因此弄得每个榫头有些错位。两只肩膀高低不平,一颗头往高的那一边微侧过去,像在费劲扛住一个东西。”

看到这样的描述,我更加好奇并且不禁猜测,文中的姑父为什么会这个样子?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看下去才发现,原来姑父在解放前曾是报馆的编辑,解放后因为一把他自己也不清楚怎么放在他箱子里的一把枪而被批斗,进行了将近二十年的劳改。因为长期的经受了长期的折磨与苦难,姑父在被释放后仍改不了旧习,特别是曾经的对饥饿的恐惧,导致他现在每到吃东西的时候就像着了魔一样。甚至,因为时局的变化,姑父仍然怀着被抓去劳改的恐惧,开始变得神经兮兮,家人也慢慢的对他无法忍受。终于,有一天“我”收到了姑父去世了的消息,还为姑妈一家卸下了“姑父”这个负担而感到庆幸。

  直到有一次“我”再次探访姑妈家,姑妈拿出了一张姑父二十五岁时拍的照片给“我”看,看完后“我”震惊地说不出话。照片上是“一个极其英俊的年轻人,穿着深色西装,戴一条斜条纹的领带,一头浓密的黑发整齐地向后梳着,脸微侧,下颌扬起,下巴上有一颗黑痣,有棱有角的嘴抿着,鼻梁高挺,剑眉下一双明亮好看的眼睛和小阿斌一模一样只是那眼睛里流露的不是孩童的无邪和无辜,而是年华正好的潇洒和自信,仿佛一个世界都是他的。

看到文中这段对照片上二十五岁的姑父的描绘,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与作者在开头描绘的那个姑父的形象判若两人。不禁感慨,曾经意气风发的俊郎男子竟然沦落成现在这副模样!

  作家韩少功对《姑父》这篇小说是这样评价的:“有的小说本质上是新闻,有的小说本质上是诗,王瑞芸的作品无疑是后者,因此能切入世俗景观中一些隐秘奇异的断面,送出一种高冷和清澈透明的关切让人悚然心惊,或者怦然心动。

的确,《姑父》有着诗一般的艺术魅力,它以插叙的结构,用最真实平淡但却不乏味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姑父的苦难。其中让我最欣赏的是作者细致入微又独到的细节描写,最突出的是对姑父这个人物的外貌和动作的描写,比如“好像他是个箱子柜子什么的,曾经被剧烈地挤过”,这种稀奇又形象的描写,把姑父古怪的外貌描绘得淋漓尽致,又如“只见他用鹰隼般的速度,只一口就把鸭块全放嘴里了,鼓着腮嚼,脖子上的老皮跟着一抽一抽地动,动了好一阵,见他把两根手指头伸进嘴里,抽出一小截腿骨来,送到眼前看一看,复又放到嘴里吮一吮。吮的时候,腮帮瘪了下去,一边一个大坑。”

这里将姑父对食物无比的珍爱贪婪呈现在我们眼前,突出了姑父此时的年老、丑陋不堪的形象。而在小说结尾对照片上的姑父意气风发的样子的描写,与前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令人震撼。

  这篇小说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仅仅只是对那段历史的罪恶与残忍的控诉吗?我觉得并不是。作者自己认为这篇小说应该属于“伤痕文学”,她认为“姑父的苦难是接力式的,心灵被荼毒之后,苦难则永劫不复”,但是,她认为她写的伤痕不只是“时代的伤痕”,根本上是“生存的伤痕”。

  我想,我们的人生本就是无常的,这个无常可以和时代这个外界大形势有关,也可以无关,因为人的生存本就是容易受伤的,也就是说人生本来就充满着苦难,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正视苦难、面对苦难。

  小说中姑父经历了时代给他带来的苦难,尽管最终他熬过来了,可是他的心灵却仍然遭受着摧残。面对自己经历过的苦难,姑父无法忘却释怀,他仍然会对食物无比饥渴,仍然会在政治形势变化之时感到惊恐,仍然会在床底藏好物资以备突然被抓去劳改。这些异常的想法和行为让他无法继续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他最终了变成家里的异类。

  姑父无法走出自己经历的苦难的阴影,他的家人也无法正视姑父所经历过的苦难。小说写刚开始姑妈、表姐们对姑父也尝试过以包容去感化,但最终还是无法忍受姑父异常的行为。面对姑父的苦难,他们无法达到真正的理解,因此选择了亲情的避让。

  这让我想起了我年迈的外婆,她是一个曾经有过童养媳这一不幸经历的女性。在外婆的口中我能感受到她对以往受过的那些欺凌与压迫仍然抱怨与怀恨,她所经历的苦难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每当她向我们倾诉这些伤痛,我们最多就是安慰她过去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应该把这些痛苦的记忆忘掉。很显然我们根本无法感同身受,无法理解她所经历过的苦难。在我们的耳中,那些过往只是外婆口中的故事,而在外婆的心中,那其实是心灵的伤害啊!看完这篇小说之后,我开始有一点理解,现在儿孙满堂的外婆为什么会对那些久远的痛苦经历一直不能释怀了。

  我们都应该从过往的痛苦与悲伤中走出来,怀着充满希望与朝气的心向前走,可是,那些曾经的苦难也不应被遗忘,反而,我们应该因为那些苦难更加珍惜现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