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误价值观辨析

提问一:真理真的在指导这个世界吗?为什么信奉真理的举步维艰,破除底线的人左右逢源?

提问二:这个世界是按照规则在运转还是按照潜规则在运转?

如果以上两个问题,来自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回答?

关于价值观,我在文化入门班和同学们做过讲解。但家长这端,一直没有机会达成共识和共鸣。在明确了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孩子的巨大作用后,我们把价值观共识作为第二讲。

1、公平

久经风雨饱受沧桑的家长们,大家从心底的声音说:“社会公平吗?”

如果社会是公平的,为什么有许多明显的人间不公,许多比窦娥还冤的人间惨案?如果是不公的,我该如何瓦解对社会不公的抱怨,走出抱怨带来的消沉和苦闷?

公平,还是不公平,是人在懂事以后,第一个要面对的决定未来的世界观。

我们以打比方的形式来说明。

一棵树生在了沙漠里,一棵树生在了绿洲里。沙漠树说:“这不公平,凭什么它出生在绿洲里?”绿洲树不说话,为此暗暗得意。因为此时世俗世界的眼光,大多数给它的是赞美和羡慕。

可真的不公平吗?

沙漠胡杨出生在沙漠里,小时候非常艰难,只能把叶子长成针状减少水分蒸腾,长大了才能生长出阔大的叶子。经过漫长艰辛的成长,树根终于扎到了地下水,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滋养。

如果生在了沙漠里,就要尊重出生的客观条件,在自己的条件下谋划生长和发展的路径。这个时候,找到自己的出路,要和相似条件下的成功者比,要学习沙漠中的成功者——胡杨。

可是,许多树不能像沙漠胡杨一样长大。沙漠里到处都是枯死的树。这种景象令人恐惧,以至于人人渴望生在绿洲里。畏难情绪、不思进取,导致大量树苗枯死在成长的路上。

绿洲树受到了很好的管理,在精心培育下根系也抵达了地下水,长成了参天大树。不过,许多仗着身在绿洲而觉得不用像沙漠里的树那么努力的树,根系不够强壮。长期浸润在绿洲里,根系渐渐腐烂了。看似光鲜的地表部分,有一天颓然倒塌。

根系,无论干枯脆弱还是腐烂朽败,都无法支撑树木长成参天大树。无论长在哪里,想要独立自主获得自由,都要通过努力让根系生长到地下水,打下独立基础。

许多奋斗过来的家长就像坚强的沙漠胡杨。曾经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下,奋斗的艰苦记忆让家长们竭尽全力创造绿洲的环境。可是,家长们没有在绿洲里成长过,会对绿洲里如何成长手足无措。条件完全变了,胡杨的思维模式不好用了,但新时代的环境变化太快了,还没来得及根据绿洲的条件具体分析,找到绿洲树的成长动力和成长模式。

物质不够丰富时,奋斗的动力是改善生活的渴望,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物质丰富之后,奋斗的动力是对生命意义和乐趣的渴望,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是,能够在走完物质条件改善的征程后,顺势开启追求生命意义和乐趣的新征程的家长,凤毛麟角。偏偏这新征程,恰好是培育新一代人才最关键的那一点。此处的最难点是,许多家长当年毅然放弃生命意义和乐趣的追求,才集中起精力时间,获得了改善物质生活的机会。现在突然说,当年放弃的最宝贵的东西,正是今天的孩子最想要的东西。这种情况让人很受刺激:给啥啥不在乎,没啥偏偏啥最重要。

要不说,每个孩子都是来督促家长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天使呢!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家长能否实现与时俱进自我革命。这和世界各国的执政党能否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是一模一样的道理。

沙漠里的树和沙漠里的树比,绿洲里的树和绿洲里的树比,都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偏偏拿沙漠里的失败者和绿洲里的成功者比,或者拿沙漠里的成功者和绿洲里的失败者比,都是样本取样偏差,是别有用心的扭曲论证。细想之下,无非是希望用别人的条件好来为自己的不努力找一块遮羞布;又或是用别人的苦难辉煌来对条件好的失败者进行侮辱打击。

人要学会和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从自己的客观条件出发,谋划自己的成功之路。总是看着别人的条件而无视自己的条件,要么在自卑中萎靡不振,要么在自大中坐失良机。许多聪明人说:“我稍微努力就比他们强,所以不用努力。”这种观点是人生的绝对悲哀。他们没有为自己的生命美好而活,而为了在比较中战胜别人而活,为虚荣而活。通过超过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来锚定人生价值,沉浸于比别人强的虚幻名声中,就忘记了要全力以赴活出自己的精彩,忘记了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虽然横向比稍微努力就比别人强,可纵向比你越努力就比那个不努力的自己更强啊!你要做的是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风景,更好地释放天赋才华,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而不是像个顽皮的孩子,懒惰懦弱逃避苦难,通过横向比较自欺欺人。这种状态,是所有天赋卓绝却不肯超越自己的聪明人的巨大悲哀。

通过扭曲样本的选择来给自己找遮羞布的人,无非是自己已经选择了放弃,走上了自息不强、苟且度日的散漫道路。

《道德经》说:欲胜人必先胜己。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游褒禅山记》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生命,核心是活出自己的精彩。至于排第几,顺其自然(顺气自然是足够努力之后才能坦然做到的)。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如春天里的百花盛放、柳绿桃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绘就大好河山的烂漫春光。

何必说柳树比桃树高、桃树比柳树艳呢?

忘记了生命责任在于活好自己的人,就会在世俗潮流的冲击下迷失自我,迷茫彷徨。

无论出生在哪里,具体什么条件,都有活出自己生命美好的机会,也都有自己不给力虚度人生的机会。这,就叫公平。

只有站在足够宏大和整体的视角,才能发现,真的很公平。广阔的大海从远处看去是平的,可是微观的具体的海面上,从来都是波浪翻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追求局部的绝对公平,就会走向平均主义的反公平。在宏观整体视角看来,公平是绝对的,不公平是相对的。

所谓不公平,绝大多数时候是人们给自己不努力找来的遮羞布。更有甚者,堂而皇之怨天怨地怨社会虚度一生,把负面能量传递给家人子孙。所谓“你有毒吧?”莫甚于此。无能和怨恨,会抽空生命的热情、信心和力量。

只有一种品格是成功的保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他们无视所谓的不公平,基于自身条件,按照自己的节奏,取得生命的成功。古人把这种超越环境条件的成功法则总结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突出强调品格和学问对超越环境约束、永续发展的根本作用。

坚定不移向着生命美好进发,就会专注生命无视不公,实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意境。

对美好的信仰,源于对公平的信仰。


2、善良

讲完了公平,再来看善良。

强调一下善良的价值。善良是人的天性,是良知深处永恒的正能量。充满善意的人,内心全然敞开,拥抱世界并向世界播撒希望光明温暖。饱满的善意可以化解一切冰冷、黑暗和绝望,消解人的自我设限和人心隔阂,抵达自由和无限的状态。爱情和自由,都以善良为前提。与此相反,恶意让人处于紧张当中,正能量持续失去,人为划定许多边界,制造许多隔阂对抗,陷入其中的人都很痛苦。

善良,是无限正能量的源头,守护善良,就是守护光明希望之源;邪恶,是无限负能量的源头,纵容邪恶,就是走向黑暗和毁灭。有些人看不懂其中的内在逻辑,误以为黑化之后可以取得巨大发展。实际上,那不是快速发展,是快速毁灭。所谓的发展,是回光返照,是靠透支生命能量垂死挣扎。悲剧的结局只是早晚而已。

接近善良的人,会感受到光明和温暖的照耀,获得一种安全感、梦想感、未来感、亲近感;接近邪恶的人,会感受到邪恶与狠毒的威胁,体会到一种恐惧感、受害感、痛苦感、逃离感。这种直觉体验告诉人们,只有善良,才是输出美好营造和谐创造未来的力量。邪恶只会导致毁灭。

善良的人因为善于消除人们的戒备心理和彼此的心灵隔阂,总能达成更加广泛的合作,总能更加高效完成许多任务。这对于邪恶的互相戒备和反复摩擦而言,是一种效率和品质上的降维打击。这是善良在实战中的巨大威力。

善良既是自爱的需要,也是爱人的需要,甚至是坏人伪装自己的需要。所以,人人都在声称做人要善良,并标榜自己很善良。背后的生存逻辑是,只有善良是活路,可以赢得信任和融入社会。明摆着的坏人、失信被执行人,会被所有人孤立。

孩子们天生善良。家长们教导孩子要善良,是对孩子生命的负责。只是,因为善良而受害的家长,常常还会提醒孩子:“做人不能太善良。”这就让孩子很难拿捏其中的分寸了。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我受欺负是因为自己善良。于是乎,这种教育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要求:你要善良,做个好人;你不要善良,这样会被欺负。

背后的逻辑,还是样本取样导致的结论偏激,还是人性的丑陋在捣鬼。

如果把所有受欺负的人拉个名单出来,会发现里面有好人也有坏人。好人会被欺负,坏人会被更强大的坏人欺负。注意,是更强大的坏人。这个关键词证明,被欺负的关键点不在于好坏,而在于强弱。欺负的本质是,邪恶的强者欺负弱者,无论弱者好坏。

想要不被欺负,变强。强大的好人可以不用被欺负。强大的好人不仅不会被欺负,还可以用自己的强大造福他人。如果认为是自己善良才被人欺负,把善良改掉了却依旧弱小,仍然摆脱不了被欺负的命运。

怎样变强呢?自强不息。人人生而弱小,唯有自强不息可以不断变得强大。一次次被欺负,可以看作成长闯关游戏。每闯过一关,就比先前更加强大。敌人或者被消灭,或者被击退,或者被绕开。

为什么有些人会把受欺负的原因归根于善良呢?两类。第一类是给自己黑化找借口,我不欺负别人别人就欺负我,所以我要欺负别人。我不欺负你别人也会欺负你,所以干脆我欺负你。纯属不要脸的逻辑。第二类是不想欺负别人,又无法强大的人,给自己的懦弱找了块遮羞布。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这个阶段。如果深入分析第一类黑化的人,本质上也是懦弱。如果不是懦弱,就勇于守护善良,不必走向黑化。黑化的路,实质上是一条弱者的路。靠欺负比自己弱的人活着,还觉自己强大,生动诠释了什么叫无耻。

综上,被欺负与善良无关,与弱小有关。假如真的去掉了善良,不仅摆脱不了弱者的幸运,还会让生命陷入孤独、黑暗和绝望。

对善良的信仰,不可动摇。

对美好未来的信仰,源于对善良的信仰。


3、勇敢

和懦弱相反的,是勇敢。

这是一种极其可贵的英雄品质,是善良的外显和升华。

勇气从何而来?《道德经》曰:“慈,故能勇。”因为慈爱,所以勇敢。慈爱给人战胜挑战的力量。爱的力量越大,勇敢的水平就越高。大爱天下者,有兼济天下之大勇。

女子本柔,为母则刚。是母爱给了母亲守护孩子的勇气和力量。

说一下勇敢的价值。

生活需要勇气。生活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创造生活的过程。生活的创造不是凭空的无条件的随意的,而是必须在当前客观条件下受到条件约束的。既要实现目标,还必须得在已有条件下,这就是解决问题创造生活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挑战越来越大。勇敢的人会随着经验和能力的增长越来越从容,失去勇气的人则停在某一阶段躲在某个角落裹足不前,渐渐被时代浪潮吞没。

学习需要勇气。学习是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领会新思想的过程。每天面对的都是新任务。支撑起学习的,除了天生的好奇心,最关键的是学习的勇气。绝大多数孩子面对自己不会的、困难的知识或技能,往往在内心深处就先打了退堂鼓,觉得自己不行。畏难情绪吞没了许多人的时间精力,让人陷入低级努力的自我欺骗中。勇敢的人可以正视自己不会的难点,向着最该前进的方向坚定不移。畏难的人则丧失了所有的勇气,只敢在已经会的那部分故步自封。家长们需要注意,是不是自己缺少奋进的勇气,并且采用了恐吓孩子的办法,让孩子在畏难情绪中丧失了进步的勇气。我们指导孩子,既要指出困难,又要善于给予勇气和力量。只批评恐吓而不懂鼓励赞美,孩子必然懦弱无力,对一切提不起兴趣。家庭教育最有价值的地方,是给孩子前进的勇气。

审美需要勇气。真诚的赞美可以更好地赢得朋友,但现实中真诚的赞美十分稀缺。这是因为:审美需要发现对方的美好,这种美好如果特别耀眼,通常会立即反衬出自身的不美好。如果不能正视并接纳自己的不美好,就无法真诚赞美对方的美好。所以,面对美好,需要正视自身丑陋劣根的勇气,需要不计艰险战胜劣根的勇气,需要面对劣根依旧自信的底气。如果没有这样的勇气,审美的大门永远不会真正敞开。自欺的人需要巧妙遮蔽自己的丑陋,怎么会允许他人用闪光点照亮自己辛苦遮掩的地方?英雄识英雄,好汉识好汉。审美,实际上是强者的特权。只有强者有这样的胸襟和底蕴,欣赏并赞美他人的长处,有足够的心灵空间感受天地山川的美妙。弱者并非完全不能感受美,但审美能力相对局限,美的世界被懦弱禁锢了,无法抵达高级境界。

综上,勇敢是生活的必需品,是学习的必需品,是审美的必需品。是人好好活着,增长本领和享受情趣的基石。

但是,有人反对勇敢。说什么“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打死的都是犟嘴的。”说什么“见义勇为是因为傻,被人洗脑了。”保护孩子免受侵害是父母的天职,但劝孩子懦弱苟且真的好吗?

为了安全,他们丧失了解决问题面对生活的勇气,丧失了学习进步的勇气,丧失了欣赏美好的勇气,真的会更好吗?真的是恰当方案吗?

两个人同时落水,一个会水,一个不会水,谁先死?

两个人被诬告,一个啥都不说,另一个认真辩护,谁被诬陷成功的可能性大?

那为什么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打死的都是犟嘴的?

因为不会水的不下水,永远不可能被淹死;不说话的人不动口舌,不会惹上是非官司。

这样就安全了吗?该下水的时候还是要下的,不会水也得学,不然死路一条;该辩论的时候要辩论,不辩论可能面临重大损失。

奋斗路上,一群放弃了奋斗的人坐在路边,看前行的奋斗者们跌跌撞撞,就加以点评:“看,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失败的都是奋斗的。”来为自己的英明选择辩护:“我们选择不奋斗,就永远避免了失败。”这是聪明还是蠢透了呢?不上路,不是最彻底的失败吗?

因为上路不一定成功,所以为了避免失败,选择绝对失败。果然是神机妙算,令人五体投地。

上路不一定成功,那就努力探索,追求最大的成功可能。古人早就说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哪怕最终未必取得现实中的巨大成就,但此生无怨无悔,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这样的必胜道路,是弱者想不到、不敢想的。

诋毁勇敢的人,无非是在为自己的懦弱辩护,恨不能把一时失败的奋斗者全都击垮,变成和自己一样绝望的放弃者。这种思路,在成年人苟且偷生的世界里尚可理解,用在孩子们身上是否过于残暴?规劝孩子不要奋斗、不要勇敢,是何居心?非蠢即坏。显然,家长们不会对自己的孩子使坏,只是被世俗浊流冲昏了头脑。

见义勇为也没有错,前提是量力而行。

想起一句网络流行语:弱人多作怪。诚哉斯言!

对美好未来的信仰,源于对勇敢的信仰。



4、正直

正直。做人要正直。做人不能太正直。其中的分界线在哪里?分寸如何拿捏?

正直是指坚守正道不歪斜。朋友有缺点,可以直言不讳地说出来,帮助其改正。做个诤友益友,是典型的正直。假如朋友明知你的缺点,却从来不说,长此以往你还会觉得这是好朋友吗?除了助长你的虚荣自负外,有什么正面帮助吗?这样的人长久在自己身边,从外人角度看去,你是什么人也一目了然。

可见,人需要正直的诤友益友。可有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提了对方的缺点也就友尽了。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混淆了熟识和朋友的区别。有些人认识得再久也不是朋友,在一起时间再长也不是朋友;有些人一见如故即是朋友,天涯永隔仍是朋友。朋友,贵在志同道合。那种一说缺点就友尽的,显然是我们错判了关系,不是知心人说了知心话。

二是表达方式不恰当。纵然动机是为了帮助朋友变得更好,但如果方式方法不恰当,非但收不到帮助对方的效果,还会收到友尽的悲剧。这是沟通艺术和交往艺术不成熟的结果。这种经历都是教训,提醒我们要注意沟通方式,提升沟通能力。抱着一颗好心不讲究方式还怪别人不接受的,那不是爱,是粗鲁、是贪婪、是伪善、是无能。没有做好人的本事还想博一个做好人的美名,或者得到好人的果实。

正直,决定了要不要说;与他人的关系,朋友的特点,决定了怎么说。许多人不会说干脆选择了不说,陷自己于不义之地。通过这个分析,同学们会明白古人的表达为什么讲究委婉含蓄。委婉含蓄不是矫揉造作,而是一种更加注重方式方法的智慧,是一种爱的艺术,是一种巧妙、诗意和情趣。委婉含蓄,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良苦用心,理解自己想表达又担心给对方带来不快的心理。委婉含蓄以不伤和气为前提,进可攻退可守,潇洒自如。既没有背负坑害朋友的不仁不义,又没有破坏甚至加深了彼此的深情厚谊。委婉含蓄,是一种饱含大爱的极具艺术性的表达方式。

守护正直且能够正直,支撑起我们对美好的信仰。



5、诚实

诚实。做人要诚实,做人不能太诚实。

诚实,是指该说真话的时候说真话,不该说真话的时候不说真话。而不是不论什么场合什么对象一律是真话。该说假话恰当的时候,说假话就是最正确的话。比如碰见了损害我们的敌人,兵不厌诈,说尽假话坑死他,保护好自己才是正确做法。

这样就明确了,对待同志需要诚实,对待敌人不需要诚实。那为什么孩子很难把握敌我的判断尺度呢?因为父母在孩子那里,有时候是同志,是利益共同体;有时候是敌人,是利益对立方。孩子想玩游戏,你不让玩,孩子就撒谎。这时候怪孩子撒谎没用,这种局面下是谁都撒谎。兵者诡道也。可是,你却让孩子该撒谎的时候也真诚,逼着孩子对利益对立方真诚,并且还夸奖孩子玩了游戏主动报告叫做诚实,亲自教育孩子如何伪善纵敌引狼入室。孩子们习惯了被家长这种偷换概念的诚实所操纵,会以为只要待人诚实就会被原谅被理解,殊不知只会被欺负被利用,而后给他一顶做人厚道诚实的帽子。只要面子不要里子,这样的做法是自杀。亲眼见到太多聪明家长把孩子忽悠瘸了,而后怪孩子傻。孩子可怜,家长可恨,全家可悲。

善意的谎言算不算欺骗?不算。诚实的本质在于,是否欺骗自己的良知。背弃良知,自我欺骗并欺骗他人,是真正的欺骗。守护良知,该说真话说真话,该说假话说假话,就是诚实。习惯了自欺的人,既没有对自己的真诚,更不可能有对别人的真诚,只有矫揉造作的虚伪或奸诈。

只有对自己诚实的人,才真诚踏实地活在世界上,享受着生命的美妙。

诚实,是支撑美好的基石。



6、勤劳

勤劳。勤劳是美德。做人不能太勤劳,别人不干就你干,傻不傻啊?等等,不是说勤劳是美德吗?怎么成了傻了?到底要不要勤劳?孩子迷茫了。

既希望孩子养成勤劳的习惯,不要懒惰。又通过自己的劳动把孩子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尽量避免孩子劳动,怕孩子累着。以身作则告诉孩子劳动是苦的,能不劳动尽量不劳动,进而话里话外告诉孩子好好上学是为了尽量少劳动。嘴上说的是盼望孩子勤劳,实际做的是培养懒惰。反过来再骂孩子懒。我已无力吐槽。

一个孩子厌恶劳动,这个家庭没有希望;青少年都厌恶劳动,这个民族岌岌可危。

鉴于这种逃避劳动厌恶劳动的不良现象,教育部出台了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文件,旗帜鲜明提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宣示。有些厌恶劳动的家长同学觉得这是洗脑,实际上说的是劳动的本质效果。

过去农业工业时代里条件比较差,家长们受了大量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苦,确实是非常苦,然后走过来的。不想后代吃这样的苦,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声。但必须睁开眼睛看一看,人工智能时代,出大力的苦已经没有了,机械化可以替代;简单重复复杂重复的脑力劳动没有了,智能化可以替代。苦活累活脏活都不用干了,人类还要不要劳动和创造?不劳动没有价值、意义和乐趣,人生的生存基础和乐趣基础都不存在。逃避了劳动,等于放弃了人生。苦中作乐,只有善于吃苦的人,才能酿出生命的甘甜。劳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依旧是苦的,甚至更为艰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正确劳动观,享受劳动。

劳动真的很苦吗?苦中作乐才有乐。我们不该被劳动的苦击垮了对快乐美好的追求,当年长征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红军战士高歌“更新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绝对逆境之中仍然乐观旷达。家长更不该把厌恶劳动逃避劳动的消极思维传递给孩子。他们走出原生家庭思维的束缚,需要逆天的力量。家长们一定及时调整劳动观,给孩子做出正确垂范。

五个人一起做值日。牛同学特别爱劳动,一个人干了一半的活。另外四个不爱劳动,磨磨唧唧干了一半的活。四个人暗地里觉得幸运:得亏咱们组有个爱干活的傻子。到了年终,评比先进的时候,大家一致投票选了牛同学。牛同学因此更加阳光向上,学习生活都很美好。劳动,提升了牛同学全面的生命品质。

工作后,牛同学依然热爱劳动。五个人的小组,自己干了一半的活,其余四个干一半。半年后,牛同学因为业绩出众能力超群,被提拔为组长;又过了半年成为主管;又过了半年,经理、总监、副总、合伙人……勤劳,让牛同学活出了自己的生命美好。那四个,换了家公司继续混日子,继续嘲笑那个傻子,继续吐槽傻子的运气真好……

厌恶劳动的本质是懦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自爱。多少聪明人,打着自爱的旗号,做尽了自害的事情。聪明,要用好、用对,真的是很难的事情。

对勤劳的信仰,是开创美好未来的钥匙。


7、谦逊

谦逊是自强不息的人意识到世界的浩瀚博大后自然而然的结果,是积极向上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成熟境界。人在不成熟的时候,无法获得这项极其珍贵的美德。或是因为成绩而骄傲自大,或是因为失败而消沉自卑。只有经历成败洗礼后心胸豁达的人,才会真正拥有谦逊。

许多谦逊,不过是虚伪和粉饰。或是掩盖了自卑,或是反向彰显了自大。

所以,逼着孩子谦逊是没用的。成熟的稻穗确实是低垂的,但他们尚且年幼,何须假装成熟和低垂?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就好了。被道德绑架久了的孩子,会渐渐丧失开拓进取的勇气。因为他们的心思更多花在了维持所谓的谦逊赢得家长老师同学的赞美上。进步之后还不敢显得高兴,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心情。有了好成绩却不能高兴和分享,多么压抑和扭曲。虚名,误了多少好孩子!

这样的假谦逊,走到最后就是孩子真的很逊。

青春飞扬的年华非得压抑天性故作老成,何其虚伪!何其不务实!

做人不能太谦逊,是指该亮剑的时候要亮剑。可是多少人不敢亮剑、手中没剑,只好把谦逊扯过来做了遮羞布。

坦坦荡荡承认自己的努力,坦坦荡荡接受自己该得的荣誉和夸奖,不对自己过分表彰,褒扬名副其实恰如其分,该亮剑亮剑,该低调低调,就是最真实的谦逊。

明确了谦逊的内涵,建立起对谦逊的执着追求,终有一天会抵达博大深沉的美好境界。


8、明分敌我

明分敌我,不能混淆敌我。对敌人要斗争,对同志要团结。对中间派既斗争又团结。

对敌人的仁慈,是对自己的残忍。美德用错了地方,只是伪善。

我们不能孩子把我们当朋友时使用对待敌人的方式,更不能用敌人的方式对待孩子还逼着孩子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对待自己。这会让孩子模糊了做人做事的原则,陷入迷茫和混乱。

明辨敌我,是非分明,界限分明。行走人间的原则和方式的灵活便统一了起来。初心和原则不可动摇,方式和方法必须根据条件灵活变通。这就是生命美好的智慧。

如此,远离了被人利用的所谓美德,美德真正成为造福自己的美德。

真正的美德,创造真正的美好。

本节课开头的问题可以回答了:不能用灵活变通的方式落实的真理会成为无用的鸡汤,失去了真理指导的无原则变通会成为所谓的潜规则。世界宏观上一直遵守真理,从未改变;微观上始终需要根据条件对潜规则做出适应,变通前行。

这不是纵容,而是创造未来的必要过程。

潜规则真正的本质不在于变通,而是只变不通,只变通不前行。潜规则的无原则变通无非是唯利是图,这种存在毒害了许多美好,阻挡了许多人迈向美好的脚步。这需要在同学们强大之后,廓清寰宇,横扫一切害人虫。


                                                                                                                                张禾强

                                                                                                                      2021年3月14日


课后作业

1、就以上几个价值观,回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历程,谈谈在教育中的得失。以此为契机,理解孩子今天的性格、价值观、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肯定优点、明确不足,为下一步实现更高质量的个人生命和家庭教育打下基础。

2、第一节课认真听课且没交作业的家长,请分析不交作业的原因。由此思考孩子们不交作业(尤其是作文)的原因,达成与孩子的更多理解与共鸣。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误价值观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