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1《道德经》第十六章

今天学习白老师和少春总讲解《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有道者呈现的四个特征:质朴、空灵、纯粹、庄严,去除阳明先生在原文所谈到的八颗心(怠心、躁心、忽心、妒心、愤心、贪心、傲心、吝心)就在天理大道上,就会心明眼亮,看清事物的本质,就处在一种清静的状态。人生重大的真理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无论万事万物如何变,变化的规律不变,始终遵循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真理。我们只看到有形付出和有形收获,要明白有些付出和收获是无形的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清净为天下正,回到清净心,就能明万事规律,依道而行。 “不知常,妄作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天道、自然规律背道而驰,为凶。父母对孩子的爱在世上是最伟大最深沉最无私的,可谓感天动地,如果我们不知道为人父母的道在哪里,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结果会毁掉子女的前程,只有依道而行,为国教子,才会将儿女培养成为事业有成,孝敬长辈,忠诚爱国,干净担当等成功之人。

学习心-道-德-事四部曲反复读《道德经》,感知、链接老子的圣人之心,去体征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道,就拥有怎样的德,成就怎样的事。当事业遇到瓶颈时,我们可以跨越道、德、事,直接在心上下功夫,通过明心与净心提升格局、境界、智慧和能量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2-11《道德经》第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