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涵咏知意 ——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感

2021.10.22

叶圣陶先生的论说,平实深刻,亲切有味,先生对语文教育的全面深刻的思考,总能戳到当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痛处。先生对于阅读真诚的建议及阅读经典的精妙之言,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玩味和品咂,并用以指导家庭中儿童的的经典阅读。我就阅读书中的内容,谈一谈自己收获。

一、读《经典常谈》

1.阅读中的问题

为取得极限分数而读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学生必须跟书籍直接打交道,深入持久的阅读才能有效,好比朋友似的,你必须跟他混在一块,才可以心心相通,彼此影响,仅仅记住他的尊姓大名,就与没有这个朋友一样。

阅读中的问题还有几种:范围宽广,从前读书人常读一些书籍都拿来读,跟现代的教育宗旨合不合,是问题。每一种书籍都要由学生自己去摸索,时间跟能力够不够,是问题。宽泛无目的的阅读是阅读教学中的又一需要解决的问题。

2.读古文的理由

叶圣陶先生在文中给出了读经典的理由有两点:

一是深刻明晓古代的史迹。有些书籍的实质和形式是分不开的,你要了解它,享受它,必须面对它本身,涵泳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从“国文教本”“历史教本”“中国通史”中读到的《诗经》《史记》中的文学作品,并不等于阅读了古书。

二是顾问李渗透着文化。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一些古书培育着咱们的祖先,咱们跟祖先是一脉相承的,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无本。就如一位外国教授说过的一样,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阅读古文,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它可以让我们胸襟扩大,眼光深远。

3.《经典常谈》内容与意义

书中所说的经典,不专指经籍;是用经典的二字的广义,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共十三篇。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丰富的内容。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我从书架角落上看到了静静躺着的书籍,翻看着这本小弟买给我的书,越发觉得,这本书真如叶老说的那样:阅读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这一章中,对于“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中,叶老强调需要注意一个词“学生”和一个字“些”,意思是学生不是专家,不需要博览古书,学生阅读古书的要求不能过高,且分量不宜大,范围最好是小而精。书中对口口声声嚷着学生应该读古书的先生们,提出了最适宜负起的责任,便是编撰如《经典常谈》这样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的读本。

二、《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叶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探讨了两个基本观念。第一,国文是语文学科,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第二,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

语文教学是什么,教什么,方法是什么,选什么样的教材等困扰语文教师的诸多问题,叶圣陶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均有阐述。文章中所列举出的问题,在今天依然存在,甚至有些现象还更严重了。比如说,语文课的语文味儿越来越淡,有些语文课已经变成了德育课甚至政治课。通过学习,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文章做出了阅读和写作训练须讲求方法和养成习惯的论断。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所谓得其法,并不在规律地作训话学,文法学,修辞学与文章学的研究,那是专门之业,不是中学生所该担负的。可是,那些学问的大意不可不明晓,那些学问的治学态度不可不抱持,明晓与抱持又必须使他成为终身以之的习惯才行。

“多读”不如“精读”。精细阅读不是为了过度阐释而标新立异,而是对文本咀嚼、沉浸、妙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才会悟得一些读书、写作的方法、规律。随着精读的文本的增加,这些方法将会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语文教学的价值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

在当今,很多教师忽视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而叶圣陶先生的这篇文章却像乱象中的一股清流,有温度,更有情怀。阅读中,从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先生严谨治学的学风,以及他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

吕叔湘先生说:“凡是关心当前语文教育问题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集子。”语文教师,读通叶圣陶先生的书,可以在名目繁多的“改革”和“创新”面前保持从容和镇定。

阅读经典,涵咏知意。自认为对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学得不够透彻明白,很感惭愧。惟有继续潜心阅读,对于书中所给的师生的建议和训练锲而不舍,熟而成习,相信我们与学生将会在接触文学时左右逢源,收获彼此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经典 涵咏知意 ——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