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20-29

第20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dun)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DAN)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翻译: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第21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翻译:

道作为存在物,完全是恍恍惚惚的。

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实在。

在他的深远幽暗中,有一个精神存在著。

这个精神至真至切,充满了信实。

第22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翻译: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第23章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翻译: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第24章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翻译:自我表现者不能显露自己,自以为是者未必明白事理,自我吹嘘者没有功劳,自我夸耀者不能被别人认同。

第25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翻译: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人受大地的承载之恩,所以其行为应该效法大地; 而大地又受天的覆盖,因此大地应时时刻刻效法天的法则而运行。然而,“道”又是天的依归,所以天也是效法“道”的法则周流不息; “道”是化生天地的万物之母,其性是无为的,其发展变化是自然而然的,这又好像“道”是效法“自然”的行为,因此说“道法自然”。

第26章

0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翻译: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02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翻译: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第27章

善人者 ,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 善人之资。

翻译: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戒镜。

第28章

0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翻译:知道什么叫做“刚强之道”的人,他反而会守住温和柔顺的谦虚。为什么呢?因为能够这样的人,就好像丛山之间的水沟,以卑下自处,自然成为众流之所归。

02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翻译:知道什么是“真正洁白光明”的人,他反而会像一位昏昧无知的傻人一样。为什呢?因为他有内在的涵养,与众人打成一片,又没有自傲的表现,这才是天下人的榜样。

03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翻译:知道什么是“真正光荣的人”,他反而会守住低下贱卑之道。为什么?因为能够这样的人,就好像是山谷一样能够虚受一切,自然使人归服。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