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中国传统餐饮文化历史悠久,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在清代形成鲁、川、粤、苏四大菜系,后来,闽、浙、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中国人发明了炒(爆、熘)、烧(焖、煨、烩、卤)、煎(溻、贴)、炸(烹)、煮(氽、炖、煲)、蒸、烤(腌、熏、风干)、凉拌、淋等烹饪方式,又向其他民族学习了扒、涮等方式,用来制作各种菜肴。  

鲁菜一品豆腐

一品豆腐是一道经典的特色名菜,属于孔府菜。此次白细鲜嫩,营养丰富而为人所喜食。冯骥才先生曾说过养育龙种,豆腐有功。豆腐还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B2、C等物质,豆腐是植物性食物中含蛋白质最高的一种。不但含量超过牛奶,而且蛋白质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豆腐洁白如玉,柔软细嫩,适口清爽,调味从心,可荤可素,不仅可以单独成菜,还可以独立成席。

一品豆腐

徽 菜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一种表面长着一层白色茸毛的霉制品。它主要就是把豆腐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进行发酵直到它成功的长出白毛,接着再用油将它煎成两面稍微一焦的状态,最后再红烧就完成了。它尝起来鲜美可口,极具独特的风味。这道菜最有趣的吃法就是,在街头遇上挑着担走街串巷的货郎,他一般是一头挑着干柴,另一头则挑着毛豆腐,浇上香油,再淋上一层辣椒糊,在油锅边就吃上了。鲜美可口,让人念念不忘。

毛豆腐

川菜毛血旺

毛血旺又叫“冒血旺”,其味道麻、辣、鲜、香四味俱全。“血旺”一词指血豆腐,一般用鸭血,个别有用猪血,主要食材还有鳝鱼片,毛肚,鱿鱼,肥肠,午餐肉等。口味麻辣。麻辣鲜香,汁浓味足。口感:成菜汤汁红亮,麻辣烫嫩鲜,味浓味厚,开胃下饭促进食欲。


毛血旺

闽菜佛跳墙

佛跳墙这道菜以十八种主料、十多种辅料互为融合。其原料有鸡鸭、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肫;有鱼翅、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也有鸽蛋、香菇、笋尖、竹蛏等共三十多种原料与辅料分别加工调制而成。用火也十分讲究,需选用木质实沉又不冒烟的白炭,先在武火上烧沸,后在文火上慢慢煨炖五六个小时,这才大功告成。


佛跳墙

浙菜东坡肉

一般选用半肥半瘦的猪肉,切成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做食材。

成菜后,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猪肉富含铜,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肾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富含脂肪,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提供必需脂肪酸,促进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增加饱腹感。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东坡肉

苏菜狮子头

狮子头是由六成肥肉和四成瘦肉加上葱、姜、鸡蛋等配料斩成肉泥,做成拳头大小的肉丸,可清蒸可红烧,肥而不腻。但现代一般会用较多瘦肉。徐珂在《清稗类钞》明确记述:“狮子头者,以形似而得名,猪肉圆也。猪肉肥瘦各半,细切粗斩,乃和以蛋白,使易凝固,或加虾仁、蟹粉。以黄沙罐一,底置黄芽菜或竹笋,略和以水及盐,以肉作极大之圆,置其上,上覆菜叶,以罐盖盖之,乃入铁锅,撒盐少许,以防锅裂。然后,以文火干烧之。每烧数把柴一停,约越五分时更烧之,侯熟取出。”


狮子头

粤菜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造型别致、大方得体,颜色酱红油亮,汤汁黏稠鲜美,扣肉肥而不腻,食之软烂醇香。

梅菜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它吸收了五花肉的油和汤汁,味道立即丰富起来,五花肉又带着梅菜的清香,彼此互相配合[9] 。


梅菜扣肉

湘菜毛氏红烧肉

毛氏红烧肉以五花肉为主料,白糖、料酒为有色调味料烧制而成。成菜后,色泽金黄,油而不腻。用湘潭酱油(老抽)加冰糖、料酒、大茴(八角)慢火煨成,肉用带皮的“五花三层”,八人一桌,足有四斤肉。从这时起,毛泽东就爱上了红烧肉这个菜。成菜后,色泽红亮,肉香味浓,无油腻感。因在烧制过程中加入了少许辣椒,所以味道甜中带咸、咸中有辣、甜而不腻。[4]


毛氏红烧肉

我喜欢苏菜里面的狮子头,因为它食之软烂醇香。它的特点是肥瘦相间,口感十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大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