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妇人不守妇道,霸占亡夫家产,亡夫求知府帮忙追回家产

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895期,如果您喜欢看民间故事记得常来!

北宋年间的邳州,有一位富商,姓陈名力德,人品尚好。妻子郑氏为人轻浮,且不守妇道。婚后的第二年,郑氏产下一子,取名陈二宝。

即便有了子嗣,那郑氏依旧不知收敛,她与镇上一位叫刘大力的年轻人关系甚密。陈力德得知后曾多次劝说妻子,可妻子却不知悔改。

就在儿子陈二宝8岁那一年,陈力德忍无可忍欲要休妻。可未等此事了结,陈力德就得了一场大病离世了。

郑氏移情别恋,勉强为丈夫守孝七日,此后她光明正大地与刘大力相会。丈夫亡故不满一年,郑氏便嫁给了刘大力。

虽说刘大力家境并不富裕,但年龄却比郑氏小了5岁,他年少力壮,这让郑氏很是知足。

儿子也已经长大,郑氏嫌弃儿子碍眼,遂将儿子赶出家门,将家产尽数占了。

陈二宝无依无靠,后来沦为了一名小乞丐。

街坊四邻哪里看得下去?皆说郑氏是个薄情寡义的蛇蝎妇人,迟早要遭天谴。

有一日黄昏时分,镇上来了一名张知府,特来此地巡查。一行人经过树林时,忽然吹来一阵大风。众人被大风吹得七倒八歪,而张知府的轿子却纹丝未动。

张知府打了个哆嗦,随后大风停了。众人继续前行,后在镇子边上的一家酒楼里停下歇脚。

当晚,张知府看过书卷后欲要休息,此时窗户被一阵风吹开。张知府没在意,起身欲要关窗。

就在此时,一个青衣男子忽然出现,这让张知府吃了一惊,下意识地退后两步。

那男子赶忙跪倒在地,并说自己家住镇上,姓陈名力德,生前曾是一位富人,今夜前来有事相求,请求知府大人帮忙。

张知府一听,不禁愣了一下,说道:“公子已非阳间之人,还有何事让你放心不下?公子请起,你但说无妨!”

“知府大人,我生前有良田百顷、房屋几十间,白银千百两。我还有一儿,名叫陈二宝,现在镇上到处行乞,我今夜就为小儿之事而来!”陈力德说道。

“你家境如此富有,儿子怎么落了个如何悲惨下场?他娘亲何在?”张知府闻言后不禁吃了一惊,疑惑地问道。

“我那妻子郑氏,本是轻浮之人。与镇上一个浪荡青年刘大力混在一起,我生前多次劝说妻子,她不知悔改。我亡故不足一年,妻子便改嫁刘大力,霸占我全部家产,还将亲儿赶出家门,实属不仁之举,还请知府帮忙,要回我的家产,归还给我那小儿子!”言罢,陈力德流出热泪。

张知府一听,不禁捋了捋胡须,随后说道:“若此事确凿,本官必会为你做主,可空口无凭,本官又如何为你讨回家产呢?”

陈力德赶忙说道:“家产已被郑氏私藏起来,不过草民知道家产藏匿之处,大人可与郑氏对峙,如若她不承认,大人可派人前去搜查!”

“好!既然如此,本官就信你一次,明日我便审问郑氏,如果属实,本官定会还你公道!”张知府言罢,陈力德便将地契和银两藏匿之处一一告知了张知府,张知府执笔将这些全部记了下来。

随后,陈力德书写一封遗嘱,递给张知府。张知府接过遗嘱后,陈力德再三叩首,随后消失不见了。

翌日一早,张知府带着众人去了衙门,县令得知后赶忙出来迎接。进到正堂,张知府将昨晚之事告知了李县令。

李县令不敢怠慢,遂将郑氏押上公堂。公堂之上,那郑氏百般抵赖,不承认陈二宝是她的亲生儿子。

这让乡民们很是愤慨,皆站出来作证人。郑氏抵赖不过,只得低头认了。

李县令又审问陈家家产,郑氏则是一脸无辜,并没有如实招供。张知府站起身来,将地契、银两藏匿之处一一说来,只说得郑氏冷汗直流。

张知府见状,欲要派衙役前去搜查,郑氏一看隐瞒不住,遂低下头来,将霸占亡夫家产、藏匿金银、驱赶亲儿之事如实招了。

真相大白后,李县令与张知府商议如何处理陈家家产之事。

张知府遂拿出陈力德书写的那封遗嘱,递给了李县令。李县令看过后,当即裁断:陈家有遗嘱交代,因郑氏婚内不忠不仁,现已改嫁他人,不得分走陈家家产,陈家家产尽数归陈二宝所有!

言罢,李县令将遗嘱递给郑氏查验,郑氏一看,那字体确实是丈夫陈力德所写。郑氏哑口无言,一下瘫坐在地。

不久,陈二宝被找到,继承了陈家的家产,后在贵人帮助之下,成了一名商人。

刘大力本是浪荡之人,见郑氏没了家产,不久后将她休了。郑氏不得已,只得回了娘家。

不过,此案之后,郑氏身败名裂,无人再敢娶她,郑氏一生未再改嫁!

而在结案后的第三日夜晚,陈力德找到张知府的住地,不住地给张知府磕头,以感谢他的搭救之恩!

本期故事我们到这就讲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个爱听故事的你!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声明:文中故事为本作者虚构,目的是借故事向世人阐述道理,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间故事:妇人不守妇道,霸占亡夫家产,亡夫求知府帮忙追回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