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

《奇葩说》里有一个辩题很有意思:“女巫往井里投了毒,全村人喝了以后意识错乱,对错颠倒,你是剩下唯一清醒的人,你喝还是不喝井水?”

由这一个童话背景的辩题,我想到了另一个相似的童话——《皇帝的新衣》。人群里大声呼喊的孩子就是那个不愿喝下井水的人,他在这场荒诞滑稽的喜剧表演里大声地说出皇帝的新衣根本是子虚乌有。这行为乍看是大义凛然大快人心,可仔细想想,孩子的行为,真的就是诚实、天真,是对的吗?

这句话听着荒唐,却不无道理。所谓对错,无非就是人类社会在漫长洗礼下不断碰撞磨合后最终形成的公序良俗,即大多数人心中的信念。在客观的世界上,本来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我尝试着想,大多数人的对错观在最初是怎么形成的呢?大抵和利益有关。

就如同善良之所以是“对”的,是因为一个奉邪恶为准则的社会必然走向自相残杀的地步,从而消亡。大多数人选择温和的生活方式,必然是选择自相残杀的人逐渐消亡,人们意识到这是不可行的准则,于是他们学会了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判,在时间长河漫长的冲刷下,人类形成了善恶观。善良符合了人类生命延续、文明发展的利益,所以它成了大多数人坚定不移的信念。《皇帝的新衣》中的孩子,他的所作所为或许在旁人眼里荒谬至极,是不识时务的表现,是错的,这是书中这个社会的对错判断。而在我们的社会看来,这是诚实的体现,是宝贵的品质。

再回归辩题。借用黄执中的一句话,一个脑洞题的本质是应用题,我们应当找到问题的核心。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实际上问的是:“当世界的对错观一夕之间变换,你是选择随之改变还是固执己见?”

不喝井水的人是孤独的。他们就是那头五十二赫兹的鲸,尽管满世界游弋却找不到同伴,举目四望,皆是荒凉。曾经的爱人,亲人,朋友,现在已然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人。他们发出的是不同赫兹的声波,相互接受不到。甚至他们会开始互相敌对,互相残杀。他们所有对世界的抵抗都是一种无人欣赏的英雄主义,终其一生都不会有人理解。他们是布鲁诺,是哥白尼,是千千万万个坚守自己信念的人。《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孩子长大后还会当那个不喝井水的人吗?他会不会已经变成和其它人一样的人?屈从于这个社会的价值观下,在浩荡的游行中保持沉默。

我们同样没有资格责怪喝下井水的人,因为我们都喝下过井水。从小就有人告诉我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喝下一杯杯井水,努力让自己成为和周遭一样的人。我们太怕孤独,太怕被孤立,太怕异样的眼光。我们不断改变自己的的对错观,不断用新的眼光看从前。我们早就成为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人。

我们终究都要喝下那杯井水。

你可能感兴趣的:(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