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波兰斯基《苔丝》

临近年末看了最后一场电影,罗曼·波兰斯基1979执导的《苔丝》。差一刻钟电影时长就3小时了,天哪,导演好奢侈,对观众真慷慨!那如米勒油画般的英伦乡村风景,精致优雅的摄影构图,美轮美奂。我以为视觉盛宴就该如此,自然天成,给人身心享受,而非感官刺激。

区别于好莱坞,欧洲电影导演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故事叙述不咸不淡,不紧不慢,观众就像走入了哪个欧洲乡村,看到遇见了那里的人,倾听着在他们身上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

看着结尾屏幕打出的字: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WAS HANGED IN THE CITY WINTONCESTER, AFORETIME CAPITAL OF WESSEX. 心里说不清什么感觉,空凉空凉的。这场悲剧怪谁呢?

怪Alec?是啊,这场灾难的最开头就是因为他利用自己的家境占有了苔丝,使得苔丝一直耿耿于怀无法摆脱这个不贞洁的心魔,可是他罪至于死吗?虽然他做事很实际说话很露骨,但不能怀疑是真心喜欢苔丝。

那Angel呢,他不该在苔丝忏悔过往时不原谅她,还贬低讽刺她,抛下她孤零零不管不顾,自己一个远走巴西?他和苔丝之间,应该是苔丝爱Angel更多,苔丝第一次见他就爱上他了吧,可对方却对苔丝不甚有印象。到了牛奶厂再相遇,Angel应该被她的外貌吸引更多,他爱上的是自己想象中的苔丝,他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所以,当问题还没有答案时,他选择喊暂停。年轻的Angel是一个简单的人,需要时间让自己成熟坚定起来,去巴西就是一场磨炼。回来后,他有了答案选择去接回妻子苔丝,就像当初分手时约定的那样。

难道是苔丝自己的错?哪怕她不要太骄傲,丢掉那些虚无的自尊,一开始就如Alec说的利用自己的年轻美貌过上好日子,让父母亲弟弟妹妹鸡犬飞天,也就不会发生杀人悲剧了。是啊,我们可以列出那么多更好的“如果”,而苔丝却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当了Alec四个月的情人后毅然决定不辞而别;生下私生子也没告诉Alec,自己独立抚养,虽然小孩最终夭折;当Angel不原谅她的过往时,她自己提出离婚,回娘家;然后一路艰苦工作挣扎着生活下去,等待,等待着丈夫能来接她回家;这样一个善良,自尊,自强,独立的美人儿,上天却没有眷顾她。叔本华说:我们每个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为了家人回到Alec身边,苔丝依然深陷痛苦里,Angel最后的原谅或许给了她再次选择抗争的勇气,不信once victim, always victim.  即便是最渺小的存在,也胜过那最伟大的虚空。

叔本华说:在遭遇到已经发生的,不可更改的不幸时,我们不可以允许自己这样想:事情本来可以有另外的结局,更加不可以设想我们本来可以阻止这一不幸的发生。因为这种想法只能加剧痛苦至难以忍受的程度,我们因此也就是在折磨自己了。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必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罗曼波兰斯基将哈代笔下的这个故事用很平静理性地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就如我们眼前的生活,无论昨天发生什么,今天的生活还是要继续,太阳明天照常升起。午夜梦回时还会想起苔丝,想起她身上那些闪光点。生命的本质是虚无,但意长存。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曼·波兰斯基《苔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