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分享


11月13日

  《道德经》24、25、26、27章

    在第24章中,老子再次提醒,包括君主在内的人们不要做跳跃式的暴力行为,因为“欲速则不达”。踮起脚跟想站的高一些的人,反而站不稳,跨着大步走得快一些的人,反而走不远。仅仅依靠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反而看不清楚。自以为是,反而名声不高,自我夸功,反而会把功劳夸没烂。自高自大反而做不了领导者。站在老子的大道去衡量这些行为,可以说这些行为都多余无用。人们大概都讨厌这些行为,所以懂得大道的人是不去做这些事情的。

    在现在这个社会,这些自以为是的人,自高自大的人也会被人讨厌。三国演义中的杨修,处处想炫耀自己的聪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恶掉了自己的性命,他死的时候年仅34岁,后人有诗太约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闲谈惊四座绝对冠群英深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就是自以为是,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喜欢自我炫耀也是招人厌恶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这点,《庄子.山木》举了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阳子就是因为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而被孟子批评为“无君”的著名思想家杨朱。杨朱在去宋国途中,住在一家旅店里,他发现旅店主人有两个侍妾,长相丑陋的那位,在家里地位尊贵。而长相美丽的反而地位低贱,阳子甚惑不解。店主人回答说:“那个容貌美丽的,总是喜欢自我吹嘘,时间久了,我就一点也不觉得她美。那个长相丑陋的总是自谦,时间久了,我一点也不觉得他丑。”喜欢炫耀长相美丽的美女,妥妥地把自己由美女炫耀成了丑女,所以杨朱感慨地对自己的弟子说:“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件事,做贤良的事,但一定要去掉自以为是的言行,这样才能走得远。”谦虚的人才会赢得更多的朋友,才会走得更远。

    在27章中,老子要求人们善行、善言。要求人们妥善的处理好善人与不善人之间的关系。关于讲话的艺术。我们一直觉得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老子认为讲话有三条原则,第一,切记不可伤人之语,和我们现在说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是一样的道理。第二,要借用圣贤言语进行批评和反批评,就是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也不用直接用自己的话去讲,而是针对对方的错误,可以用古代圣贤的话去批评,这样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是被批评的人相对容易接受一些。这就是有些人会讲话,而有些人不会讲话的道理吧。第三就是要注意谈话对象的不同。咱们平时有一个词语叫“对牛弹琴”。假如说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对一个什么也不知道的人去讲话。你还要用那些高深的理论去给他讲,那你觉得他会理解吗?所以我们要注意谈话对象的不同。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在哪一个层次?我们就尽可能的跟他们平起平坐。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孩子,我们整天讲俯下身子看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的世界和我们大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我们是高高在上的去看他们,并且在她们的内心和我们的内心所存在的事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就要俯下身子看孩子。

    老子的道在向人们传授怎样为人处事,怎样让自己快乐生活。每一章虽三言两语,蕴含的道理都颇值得我们细细品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