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nomy & Well-being

同一件事,看似同样的过程与结果,对当事人来说因其感知到的自主性的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体验,以及因其产生的长远影响。

SUCCEED一书中介绍了心理学家做的一项研究:在一家老年疗养院中,原先被看护的老人一直处于一种「无需决策」、「无需努力」的环境中,即不需要做任何选择,一切按部就班。于是心理学家采取了一些简单的干预手段,将部分老人集合在一起,实施特殊「照顾」,让他们自行决定房间的布置,选择如何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可以对工作人员抱怨不满,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自己种植、照料植物,所有的选择和责任属于每个人自己。而其他老人虽然在客观上有相同的照料,但他们是以「被允许」的方式、而非「你可以自由选择」的方式被告知他们可获得的选项。比如「你被允许探访其他楼层的人」,而非「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选择去探访其他楼层的人」;「让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你」,而非「让我们知道你想改变什么」。他们的植物,是由看护人员精心照顾的。同时,no-choice组还被刻意提醒,他们之所以可以获得舒适的生活,是因为工作人员辛勤的工作。

期间,choice组花了更多的时间探访其他病人、外来人员、和工作人员交谈。最后研究的结果十分惊人,看护人员在18个月的干预性研究后对老人进行评定,发现choice组的老人更快乐、更兴致盎然、乐于交际、有内在动力、生气勃勃。他们的精神健康、身体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no-choice组却变差了。而最值得关注的影响是,choice组在此期间的死亡率为15%,而no-choice组为30%,相差一倍。而这仅仅是因为,让他们自己选择家具的摆放,自己浇花种草,自己决定打游戏还是看电影。

反思这项研究的过程,只是通过改变细节的话术、做法,影响被看护老人的体验,最终影响其真实的幸福指数,以及其后的生活、健康状态。

这一观点让我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新零售开始火起来之后,我发现足不出户就可以1小时不到让青菜萝卜上门,于是让爸妈都不用出门,手指点点就搞定了,但爸妈常常还是会路过菜场的时候捎点菜回来,有时候家里明明有还是会买,容易买重样。所以我有时候心里还有点抱怨,因为菜放时间长了变质,扔掉,很浪费。读到SUCCEED中的这部分内容后脑子里忽然产生了联系,原来我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让爸妈不用出门买菜,不用麻烦,更轻松更省心了,但从autonomy自主性的角度来看,等于是剥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项选择权,对退休老人来说,本来也没有太多娱乐项目,我爸妈又对吃很讲究,厨艺也很棒,所以他们一定是享受上菜场买菜这件事的过程的,绝不能因为我的一厢情愿而一笔带走。

大部分人都低估了自由选择对幸福感的重要性,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可以明显感受到由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所以,有得选要选,没得选,也要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Autonomy & Well-being)